6.右半、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的鉴别
右半结肠癌 |
左半结肠癌 |
直肠癌 | |
肿块性质 |
肿块型多见 |
溃疡型、浸润型多见 |
溃疡型多见(50%) |
转移 |
晚 |
早 |
早 |
腹部肿块 |
可有 |
较少扪及,偶尔肛诊可及 |
无 |
全身症状 |
重 |
轻 |
少见 |
贫血 |
可有 |
少见 |
少见(晚期可有) |
大便潜血 |
多无 |
多有 |
阳性 |
肠梗阻 |
无 |
有 |
可有 |
手术方式 |
一期或二期手术 |
二期手术为主 |
有肠梗阻二期手术,无则一期 |
手术方式 |
适应证 |
2~4版教材 |
Miles手术——肿块距肛缘<7cm |
第5、6版教材 |
Miles手术——“原则上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即距肛缘<10cm) |
Hartmann手术 |
适用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急性肠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者 |
前哨痔 |
肛裂时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 |
肛裂三联征 |
肛乳头肥大+肛烈+“前哨痔”=肛裂三联征 |
内痔 |
齿状线上方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团块形成。最常见,肛诊时不能扪及 |
外痔 |
齿状线下方直肠下静脉丛曲张团块形成 |
混合痔 |
由直肠上、下曲张静脉丛相互吻合形成 |
环状痔 |
混合痔的晚期突出肛门外,在肛周呈梅花状,称为环状痔,也叫花圈痔 |
嵌顿痔 |
指痔核脱出肛外后,括约肌痉挛嵌顿,以至水肿、出血、坏死。可伴剧痛 |
痔 |
肛裂 | |
好发部位 |
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
好发于截石位6点,次发于12点,侧方少见 |
病史 |
习惯性便秘者 |
习惯性便秘者 |
便血 |
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 |
少量滴鲜血 |
疼痛 |
一般无疼痛 |
便时、便后剧痛(便时剧痛一缓解数分钟一括约肌痉挛剧痛半小时到数小时) |
痔核 |
有 |
肛乳头肥大+肛裂+前哨痔=肛裂三联征 |
瘙痒 |
肛周皮肤因分泌物刺激所致 |
|
治疗 |
润便、注射治疗、红外线凝固疗法 |
非手术治疗(坐浴、润便、必要时扩肛) |
肛周脓肿类型 |
临床特点 |
肛门周围脓肿 |
①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 ②表现为肛周持续性跳痛 |
坐骨直肠窝脓肿 |
①位置较深,脓肿较大,可达60~90ml;②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都明显 |
骨盆直肠窝脓肿 |
①少见;②局部症状不明显,全身症状重; |
其他肛周脓肿 |
肛门括约肌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高位肌间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
直肠脱垂 |
腹外疝 | |
概念 |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外脱出,无腹膜脱出 |
肠内容物连同腹膜一并脱出腹 |
病因 |
解剖因素:婴幼儿发育不良、老年 |
解剖因素:腹壁薄弱、老年、切口感染 |
临表 |
肿物自肛门脱出 |
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 |
治疗 |
婴幼儿可能自愈可先保守治疗,手术 |
婴幼儿可能自愈可先保守治疗,手术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