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
家族性肠息肉病 |
Gardner综合征 |
直肠息肉 | |
年龄 |
不定 |
青少年 |
20~40岁占75% |
30~40岁 |
一般>40岁 |
部位 |
肠道的任何部位 |
小肠 |
结直肠,极少累及小肠 |
直肠 | |
病变特点 |
单个或多个 |
属于错构瘤,多发 |
广布结直肠 |
肠息肉伴多发性 |
单个,有蒂 |
临床 |
反复发作的腹痛、便血、肠梗阻、肠套叠 |
口唇、口腔粘膜黑 |
便血,排便时偶有 |
便血 |
便血,排便时偶有息肉脱出肛门口 |
癌变 |
乳头状腺瘤癌变率高 |
可癌变,家族史 |
几乎100%,家族史 |
癌变倾向明显,家族史 |
有癌变倾向 |
治疗 |
内镜下切除 |
病变广泛 |
全结肠切除 |
全结肠切除 |
经肛门切除电灼,开腹手术 |
大肠癌 |
包括直肠癌+结肠癌 |
直肠癌 |
指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 |
结肠癌 |
包括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 |
右半结肠癌 |
回盲部至横结肠中点之间的癌 |
左半结肠癌 |
横结肠中点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癌 |
结肠癌 |
直肠癌 | |
基本病因 |
病因不明 |
病因不明 |
饮食因素 |
高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 |
高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 |
遗传易感性 |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
+ |
癌前病变 |
家族性息肉病、绒毛状腺瘤 |
家族性息肉病、绒毛状腺瘤 |
Dukes A期 |
癌仅限于肠壁内,未超过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
Dukes B期 |
癌肿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 |
Dukes C期 |
癌肿侵犯肠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 |
C1期 |
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附近,如结肠/直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 |
C2期 |
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但能根治切除 |
Dukes D期 |
远处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不能切除 |
结肠癌 |
直肠癌 | |
发病情况 |
占大肠癌40%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为直肠 |
占大肠癌50%(直肠癌:结肠癌=1.5:1) |
发病年龄 |
41岁~51岁多发 |
青年人(<30岁)发病率高 |
预后 |
较好。DukesA、B、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30% |
总的5年生存率60% |
大体类型 |
溃疡型 |
溃疡型(占50%) |
组织学类型 |
腺癌——最多见 |
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 |
转移途径 |
淋巴转移——最主要 |
淋巴转移——最主要 |
病理分期 |
改良Dukes分期 |
改良Dukes分期 |
诊断 |
结肠镜+活检 |
直肠指检+肛镜+活检 |
治疗 |
右半、左半结肠癌根治术 |
Miles、Bacon、Dixon、Hartmann手术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