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报道之五:宿州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纪实
来源:优易学  2013-10-9 23:21:56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宿州学院坚持“推进‘四创’工程,服务皖北崛起”的办学特色,秉承“友善 博学 务实 奋进”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工程性、技术性、生产性、应用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充分履行高校职能,着力构建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文化铸校、质量固校。在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全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巩固成果、提高水平、以评促建、有所创新”的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孟二冬精神”建设宿州学院精神为主线,以文明单位创建“十项工程”为载体,以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服务社会、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坚持群众创建、着力奏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做到了创建目标明确、创建思路清晰、创建工作规范、创建载体多样、创建内容丰富、创建体系完善、创建机制健全,不断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强化领导 形成文明创建“三全”大格局

    校党委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创建工作。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经费,有活动、有措施、有检查。学校制定并印发了《宿州学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实施方案》,对学校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根据学校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为进一步推进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调整了宿州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成立了综合组、材料组及宣传组、校风教风学风创建组、校园文化创建组、宿州学院文明单位及基层文明细胞创建组、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组等六个工作组,进一步推进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工作力度。
 
    部门联动配合,全员参与创建工作。各部门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同评建工作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同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结合起来,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校党委明确提出了“抓好党风带教风,促学风,创优良校风”的要求,以校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树校园良好风气。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渗透、融合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去,不断创新学校创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创建活动新模式、新思路,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师生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

    文明创建工作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吸引广大师生积极热情参与,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大格局。在这方面,学校大力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品位,将校园文化建设明确写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通过打造品牌、深化校园文化内涵,丰富载体、构筑文化建设阵地,创新活动领域、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措施,大力弘扬“友善博学 务实 奋进”的校训。另一方面,文明办在学校主页开辟了创建全省文明单位专题网站--宿州学院文明网,在中国文明网(安徽)上开通了“宿州学院文明大展台”,印发了文明创建宣传知识手册,增强了全校师生对创建工作的了解,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形成了“文明创建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创建思路清晰 创建内容丰富。制定了宿州学院文明创建标准和创建目标责任制。近三年来,宿州学院努力打造文明创建特色品牌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创新文明创建工作载体,打造“三馆三所一园”特色平台;突出文明创建工作主题,将孟二冬精神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完善文明创建校、院、班三级创建体系,激发文明单位建设的新活力;健全文明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学校文明委、文明办、创建工作组工作职责。创建思路明确,基本形成了以“十抓十创”为抓手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抓德育,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创人文校园;抓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创平安校园;抓绿化,创绿色校园;抓行为,创美丽校园;抓载体,创特色校园;抓学习,创书香校园;抓典型,创感动校园。创建工作理念清晰,实行“五加强,推进五型校园建设”:加强协同科技工作,建设创新型校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建设学习型校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设服务型校园;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勤政廉政教育,建设廉洁型校园。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强本固基 奠定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德育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容、方式,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健全和完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学校在入学教育、社团教育、生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毕业教育中综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扎实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先后举办了“信仰指引人生路青春共话十八大”第八届大学生时政论坛、“高扬信仰旗帜,谱写青春华章”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情系十八大,真情颂党恩”征文大赛和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创新载体 凝聚学校发展精神动力
 
    校党委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治校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提高师生文明程度。学校分别组织教师和干部赴延安、淮安等革命圣地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情境教育;举办了安徽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学术沙龙、干部讲坛等,举办了100多场人文讲座,提高了师生自学真学的积极性。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活动、“党员先锋岗”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下基层大走访”、理论研讨、结对帮扶等活动,不断探讨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成效。以保持党的纯洁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用公平正义维护学校稳定。不断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学习组织、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经验交流和学习检查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定性与定量、考试与考核结合起来,狠抓落实,力求实效。确保师生员工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体会、有交流。建立健全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班级理论学习等多层次学习体系,促使师生员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绩效显著 精神文明创建之花收获硕果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学管理集体,6次被评为安徽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4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3年7月,通过了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验收,顺利进入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阶段。学校按照“早动手、深谋划、重效果”的理念,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着力增强学科专业内涵,着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现有49个本科专业中,应用性专业比例超过80%,获得了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取得好成绩。学校以质量工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批国家质量工程项目4项、省质量工程项目162项。以实习实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建成190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举办了5届校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获得5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08年以来,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次,每年有15%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进入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获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50多项,在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等8类科研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教师学术论文被SSCI、SCI、EI等检索收录210多篇。获省级科研奖励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有23项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成果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省市共建取得新进展。三年来,学校先后与地方和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34项,在煤矿防水防砂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企业创造数亿元经济效益。每两年召开一次校地校企合作会议,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200多项。与省教育厅、宿州市联合举办了3次省市共建宿州学院会议,形成了省市共建长效机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取得突破。近三年,该校获批成立了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填补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方面的空白。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文化引领 提升文明创建整体水平

    宿州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以“三馆三所一园”为构架的特色平台,推进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在新生中广泛开展了校歌拉歌活动,实施了校园道路标识、楼宇命名等环境规划,提升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理念的凝练和宣传教育程度,努力培育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环境。以“三馆三所一园”为平台,打造宿州学院大学文化。 “三馆三所一园”,即孟二冬纪念馆、赛珍珠纪念馆、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赛珍珠研究所、布克研究所、孟二冬精神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大学生创业园。孟二冬“淡薄名利,潜心育人,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精神,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是深厚文化蕴涵与火热生命激情的和谐统一,它时刻浸润激励着宿州学院师生奋发向上,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宣传赛珍珠,不仅宣传她的博爱、慈善的情怀,更开阔了师生的开放视野和意识。革命传统纪念馆汇聚了皖北的红色革命资源,成为大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创业园,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和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了迎新生文艺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以及田径运动会、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五四”文艺晚会,以“拥抱五四,奏响民乐”为主题的民乐专场音乐会、大学生原创流行音乐节等,极大丰富了广大学子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校学生自创自演的“话剧孟二冬”获得了国家大学生自创话剧奖。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先树典型 弘扬文明之风溢满校园
 
    大力推进学雷锋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与雷锋精神同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将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下去。与宿州市联合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基地”,举行升旗仪式和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用行动继承雷锋精神”大型签名活动,通过雷锋先进事迹展、“学雷锋”主题演讲比赛、赴敬老院慰问老人、志愿服务队、义务植树活动等,促进了青年学生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生活、爱朋友、爱自己”的“五爱”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懂校情、比贡献”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弘扬孟二冬精神,争做宿州学院优秀学子”征文比赛;大学生感恩周系列活动。开展了美化校园、文明乘车、义务植树、走进敬老院、关爱留守儿童、食堂服务、交通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美丽校园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使校园达到美丽行为、美丽语言、美丽仪表、美丽网络“四个美丽”的标准。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形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餐、生活节俭“四节约”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在校园活动。组织师生参观“孟二冬纪念馆”,用优秀学子孟二冬的先进事迹教育师生员工。注重挖掘校园道德楷模,以身边模范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精神来启迪师生。大力开展了“身边的感动”活动,推出了“皖北好人”王堂春、“见义勇为典型”的青年教师、“身残志坚”张德岁等10余篇系列报道。组织了校级教学名师、教学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了师德先进个人。2011—2013年,学校有20余人受到上级表彰,分别获得省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0余个基层组织受到省、市各类表彰。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正在引导师生自发行好事、做好人。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营造土壤 打造文明创建特色品牌

    坚持创新,打造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特色平台。该校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除进行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外,专门建立了以“三馆三所一园”为构架的师德师风学风教育特色平台。每年均组织新进教师和新生参观孟二冬纪念馆,号召师生学习优秀学子孟二冬的“淡薄名利,潜心育人,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精神。“三馆三所一园”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师生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主题,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中。近年来,该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并将文明之风有机地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开展了“四三二”模式推进大学生实践活动。按照“四三二”模式,即:“四走进”,走进基地、走进社区、走进工厂矿山、走进农村;“三活动”,校本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二服务”,自我教育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社会活动,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思想信念教育活动、征文大赛、演讲比赛、主题宣讲、主题书画、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大力推进“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强化载体,激发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新活力。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工作载体建设,提出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六育”工作方法,坚持文明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相结合,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相结合,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相结合,与地域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多频主体互动、立体覆盖的工作平台。近年来,该校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博士讲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露天舞台文化广场、科技文化艺术节、文明校园建设、社团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参与。学校40多个社团相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000多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学校秉承“以物质资助为基础,以精神鼓励为动力,以能力提升为平台,以素质拓展为目标”的助学工作理念,在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以及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温馨动人的学生关爱机制。学校依托“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的优势,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灵璧奇石文化、宿州孝文化、宿州书画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将“友善博学务实 奋进”的校训内化为学生思想品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尊师重教、明礼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鼓励打造特色鲜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工程。逐步形成了机电学院“助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机制”、化生学院“‘一帮一’帮扶工作机制”、地科学院“院领导包干工作机制”、文传学院“学业弱势学生诫勉谈话工作机制”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成才四机制工作法”学生工作品牌。品牌工程使建设文明建设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引领青年学子全面健康成长,助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彰显特色,文明创建谱新篇。获得荣誉的宿州学院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取得文明硕果的宿州学院人,并没有停止文明创建的步伐。目前,学校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征程中,学校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凝炼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一”就是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就是两个基本的办学宗旨: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三”就是检验工作的三项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声誉;是否有利于为教职工提供发展平台。“四”就是四个要素的治校方略:理念引领、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五”就是五个着力点的工作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抓手,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就是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二”就是把握好两大关键环节: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三”就是培育学生三项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四”就是发展学生四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实现“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服务社会体系:“一”就是一个目标: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就是实现两个需要:宿州学院发展需要省市共建力度,宿州市发展、协同创新需要宿州学院发展;“三”就是服务的三个层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个人提供再学习机会;“四”就是提供四大支撑: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

    近三年来,宿州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师生员工的文明意识提高了,文明素养提升了,对学校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了,文明创建的氛围更加浓厚了,学校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后,宿州学院在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文明细胞建设,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使精神文明建设主体更具活力;继续发挥高校职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品位不断提升;继续创新活动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下,学校办学实力持续增强,育人氛围芳香浓郁,校园环境宁静优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扎实有序。(陈啸吟 特约通讯员:王金岭)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