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0:5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分配上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兼顾公平,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在收入分配的不同环节,正确把握调节重点。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四大制度: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四是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教学中,可结合有关我国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贯彻十六大的这一精神。  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就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20多年来,以“引进来”为主,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因此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就是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走出去”,除了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外,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  教学中,可结合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相关内容,渗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走出去”精神的教育。  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和今后的长时期内,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扩大了就业总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改善了就业结构。但是,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不能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失业人员将会进一步增多,不仅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有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为此,要坚持市场主导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切实把就业问题解决好。  教学中,可结合劳动者的权利和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明白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道理。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