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注册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考试大纲
来源:优易学  2005-8-10 3:41:3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转移到其他空间位置上继续使用…… 

    10.清算假设 

    清算假设是对资产拟进入的市场的条件的一种假定说明或限定,具体而言,是对资产在非公开市场条件下被评估资产面临清算或具有潜在的被清算的事实或可能性,再根据相应的数据资料推定被评估资产处于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的状态。 

    二、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考试目的 

    评估方法是资产评估的重要基础。本部分地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内涵、使用前提、具体方法运用的掌握情况,从而考察考生对资产评估各类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市场法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前提;掌握市场法运用的基本步骤;熟悉市场法中可比因素及其内在要求;掌握市场法中的直接法和尖比调整法,及其功能价值类比法、价格指数法、成新单价价格调整法、市价折扣法、成本市价法、市场售价类比法和市盈率乘数法等具体评估方法的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要求。 

    2.掌握收益法的基本和基本前提;熟悉收益法的实施步骤;掌握收益法中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期限三个基本参数的内涵、实质和估测方法;掌握收益法中各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及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要求。3.掌握成本法的基本涵义、基本前提和运用要领;掌握成本法重要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涵义、相互关系;掌握重置核算法、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法、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等具体估算重置成本的方法的运用;掌握测算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及其结果属性。 

    4.掌握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应有关系;掌握每类评估方法中各种具体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应用关系;掌握选择和运用各种评估方法基本要求和需要考虑的各种条件及参数。 

    (三)要点说明 

    1.市场法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前提 

    (1)市场法的基本涵义。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 

    (2)市场法的基本前提。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前提条件:①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②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2.市场法运用的基本步骤 

    (1)选择参照物 

    (2)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选择比较因素; 

    (3)指标对比、量化差异 

    (4)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 

    (5)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3.市场法中的直接比较法 

    市场法中的直接法是指利用参照物的交易价格及参照物的某一基本特征直接与评估对象的同一基本特征进行比较而判断评估对象价值的一类方法。它包括功能价值类比法、价格指数法、成新率价格调整法、市场折扣法等若干具体评估方法。 

    4.市场法中的类比分析法 

    类比调整法是市场法中最基本的评估方法。该法并不要求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必须一样或者基本一样。只要参照手与评估对象在大的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该法通过对比分析调整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之间的差异,在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估算评估对象的价值。 

    5.收益法基本的涵义与基本前提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它服从资产评估中将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资本化和折现的途径及其方法来判断和估算资产价值。它涉及三个基本要素:①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②折现率或资本化率;③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有持续时间因此,能否清晰地把握上述三要素就成为能否运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有收益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 

    (2)资产拥有者获利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得年限可以预期。 

    6.收益法中收益额 

    收益额是适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本参数之一。在资产评估中,资产的收益额是指根据投资回报的原理,资产在正常情况下所能得到的归其产权主体的所得额。资产评估中的收益额有两个比较明确的特点: 

    (1)收益额是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额,而不是资产的历史收益额或现实收益额。 

    (2)用于资产评估的收益额是资产的客观收益,而不是资产的实际收益。 

    7.收益法的折现率 

    收益法中折现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期望投资报酬率,是投资者在投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折现率就其构成而言,它是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珠。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是投资回报率。 

    8.收益法的收益期限 

    收益期限是指资产具有获利能力持续的时间,它由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效能及相关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契约、合同等加以测定。 

    9.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收益法实际上是在预期收益还原思路下若干具体方法的集合。从大的方面来看,收益法中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若干类: 

    (1)针对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有无限期的情况划分,分为有限期和无限期的评估方法; 

    (2)针对评估对象预期收益额的情况划分,又可分为等额收益评估方法、非等额收益评估方法等等。 

    10.成本法的基本涵义 

    成本法也是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11.成本法中的基本要素 

    就一般意义上讲,成本法的运用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的实体性贬值、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资产的经济性贬值。 

    (1)资产的重置成本。简单地说,资产的重置成本就是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具体来说,重置成本又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两种。 

    (2)资产的实体性贬值。资产的实体性贬值亦称有形损耗,是指资产由于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损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资产价值损失。 

    (3)资产的功能性贬值。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进行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它包括由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技术的采用,而使原有资产的建造成本超过现行建造成本的超支额,以及原有资产超过体现技术进行的同类资产的运营成本的超支额。 

    (4)资产的经济性贬值。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12.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 

    (1)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联系。评估方法是实现评估目的的手段。对于特定经济行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对处在相同状态下的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其评估值应该是客观的。这个客观的评估值不会因评估人员所选用的评估方法的不同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可以认为正是评估基本目的决定了评估方法间的内存联系。而 种内存联系为评估人员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评估同一条件下的同一资产,并做相互验证提供了理论根据。但需要指出是,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同一资产,必须保证评估目的、评估前提、被评估对象状态的一致,以及运用不同评估方法所选择的经济技术对数合理,(2)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区别,各种评估方法独立存在本身就说明各种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各种评估方法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资产的价值。否认是通过与市场参照物比较评估对象的价值,还是根据评估对象预期收益折现获得其评估价值,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价值的描述,它们之间是有内存联系并可相互替代的。但是,第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自成一体的运用过程,都要求具备相应有信息基础,评估结论也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资产的价值。因此,各种评估方法又是有区别的。 

    三、资产评估程序 

    (一)考试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王爱国: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资产评估师(CPV),曾在高校讲授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等课程,对学生学习特点与常见问题相当熟悉…详细
热点资讯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