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是工程商品采购清单(二)
来源:优易学  2011-11-5 10:22:2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九、标准设计图集的标准化产品不宜肢解采购
如果标准型号的电脑也要肢解成为显示器、键盘等零部件,列出清单采购,这是没有道理的。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有许多标准设计图集。标准设计图集的标准化产品可以比较价格,理论上无须肢解为零部件产品采购。例如,一根标准预应力吊车梁、一块标准预制墙板、一个标准水池等等都应该直接作为一个清单项目,而标准图号可以作为这些标准化产品的清单项目编号。 
作者认为:技术规范应该为市场经济服务,而不是市场经济为技术规范服务,管得太死不利于科技创新,因此,工程量清单项目应该分为国家标准基础项目和使用者扩展项目,其中扩展项目由基础项目组成。例如,采用梁、板、柱等基础项目组合出扩展项目“XX标准水池,一座”,现代电脑可以方便地使用基础项目计算出一座标准水池的报价,有关机构还可以开发出各种标准设计图集的基础项目分析数据库,公开销售,从而减少全国近百万造价从业员的海量重复性劳动。
值得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房屋建筑,可否列出工程量清单项目“基础土方,一项”? 
十、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原则 
工程商品采购就是:将一个建设工程人为肢解为许多可以比较价格、预测价格、控制价格的工程商品,列出清单招标采购。工程商品的肢解规则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和建造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肢解得越细小,投标竞争越平缓,而肢解得越粗大,投标竞争越激烈。西方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奠基于几十年前的低科技时代,而我国奠基于21世纪高科技时代。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应该随当地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造价争议等问题,为此,作者提请注意以下原则: 
1、商品比价原则。清单项目设置应该满足商品可以比较价格、预测价格和控制价格的需要。 
2、适应性原则。清单项目设置应该与当地科技生产力水平和投标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3、开放竞争原则。招标人只能提出商品使用功能的采购标准,而不宜提出限制竞争的条件,如何达到采购标准应该由全体投标人进行竞争。例如,招标人规定“土方运距5公里”将会限制竞争,并且,假如事实上5公里范围内没有弃土场地,招标人的行为就有压价招标的嫌疑。 
4、唯一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除了公共技术措施项目以外,工程量清单项目必须由设计图纸唯一决定。例如,“汽车运土5公里”不是设计图纸内容,而是主观意志产物,也不具有唯一性,而“梁模板”是依据规范在设计图纸上推断出来的具有唯一性的客观内容,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 
5、工程量计算原则。工程量应该以安装就位的净值计算,并且是竣工后可以在现场或图纸上测量出来的、无须现场签证的客观数据。例如,基础土方的工程量是“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不管采用什么开挖方案和运土方案,该工程量数据都是不可改变的,也无须进行现场签证。 
6、交易价格原则。工程商品价格是市场交易价格,应该包含安装就位所需要的全部私有工程内容及费用,并且,不但包括明示的工程内容及费用,而且,根据国际惯例,还应该包括暗示和推断的私有工程内容及费用,亦即“一位有经验的承建商事先应该知道的事宜”。商品具有什么使用功能,就应该包括什么生产内容,而政府和消费者都不可能详细枚举出每一种商品的全部生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计价规范》规定的工程内容应该理解为“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商品采购遵从商品市场规则,而施工工艺采购遵从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规则,这就是施工工艺采购难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根本原因。例如,支撑板面钢筋网的马镫并非施工图纸设计的工程产品和业主的采购需要,而是施工方案设计的技术措施和承建商的施工需要,不能列入钢筋产品的工程量中,但是,可以列入钢筋制安工艺的工程量中,其数量还可能会趋于最大化。对生产商来说,采用不同方法生产同一产品,工作内容、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当然各不相同,按实结算是理所当然的制度。但是,对市场来说,如果采购对象的价格和数量竟然会随生产商自己的生产方法变化而变化,对同一设计图纸编制的采购清单不但会因人而异,而且,其中一些采购项目还会无端地“失踪”,不能在现场或设计图纸上测量出来,这是违反市场规则的怪异现象。 
十一、国外工程量清单设置形成优化施工图设计的科技竞争 
国外灯具等项目包含布线内容,投标人需要自己设计布线施工图;业主只是采购灯具的使用功能,而管线是灯具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必须指出:设计招标只优化了设计方案,并没有优化施工图;西方国家的施工图设计粗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理论是:工程投标不仅仅是经济竞争,同时也是优化施工图设计的科技竞争,这样还可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大量的设计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相比之下,我国建造业的社会分工及人才资源配置可能存在合理性问题。 
十二、工程采购制度改革的反思
建造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拥有许多科研机构,但缺乏独立且中立的工程造价科研机构,而行政科研成果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偏差。专业资格管理制度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统一专业理论,强制实行有关制度,也可能会禁锢思维,变相阻止社会采用先进专业理论进行改革创新。这种现状有可能会导致墨守成规和夜郎自大,以至“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经过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商品市场经济体制,建筑市场经济改革已经滞后,甚至还没有普遍形成商品概念,工程采购理论研究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工程采购交易关系是客观存在,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灭失;而工程发承包关系只是传统观念和习惯性思维导致的主观错觉,并非客观事实。请允许作者引用一句唐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其山中”。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sealion1986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