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多层砖混房屋在施工容易产生的问题
来源:优易学  2011-10-29 10:29:4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2、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骨料级配问题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x240mm,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2.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2.2坍落度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mm,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槎洞内,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流动性不好,加之振捣不良,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2.3根部清理不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2.4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 
  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2cm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3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3.1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考试大二级建造师△体的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增强抗震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先退后进),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3.2砌体砂浆不清理 
  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三、有效应对对策    
  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1.1控制垂直度 
  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1.2钢筋下料应准确 
  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1.3拉结筋 
  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2、混凝土质量控制 
  (1)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cm,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2)多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2.6-3.0m)一次性浇△考试大二级建造师△筑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3)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2-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筑1-2cm厚水泥砂浆。 
  3、砌筑质量控制 
  (1)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 
  (2)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3)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被“吃”进构造柱内。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