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务辅导:三峡工程与长江治理开发
来源:优易学  2011-7-20 11:49:0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过十年风雨兼程,经过十年众志成城,终于迎来了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累累硕果:6月1日水库开始初期蓄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7月10日及16日左岸电厂2号、5号机组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时刻,我委一批长期从事三峡工程设计的科技工作者,以自己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亲身实践,编纂出版了这本《三峡工程设计论文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三峡工程的水文、勘测、规划、设计、库区移民、环境及水资源保护、科学试验研究等方面成果。这不仅对三峡三期工程建设,而且对全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大自然总是以其鬼斧神功给予人类以惊奇。三、四千万年以前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这场不可思议的地球革命中所形成的三峡,造就了完整而崭新的长江,同时也赋予即将诞生于此的民族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经过千万年的蕴涵积累,终于在公元20世纪集中迸发。当代大禹利用三峡得天独厚的地理与区位优势,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神奇融合在一起,奇迹般地创造了三峡枢纽工程,迈向了长江治理开发的新境界,开启了长江造福于中华民族的新航程:到2009年,肆虐的洪魔将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滚滚的江水将化作奔腾的电花,照亮大半个中国的美丽河山;浩浩大江上将展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画卷;雄伟的三峡大坝与峻秀的神女风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三峡工程是保障长江防洪安全的关键。三峡工程按规划的正常蓄水位175米运行后,拥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使荆江河段、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不运用分蓄洪区的情况下,荆江河段由目前仅防御10年一遇洪水提高到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在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直至1000年一遇或历史上最大的1870年型洪水时,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可控制枝城流量不大于80000立方米/秒,在运用规划设置的分蓄洪区后,保证沙市水位不超过45.00米,减免荆江两岸的毁灭性灾害。三峡对长江上游特大洪水的调节作用,是其它任何工程都不能替代的。三峡工程有利于改善洞庭湖区的防洪局面。由于大量减少洪水与泥沙进入洞庭湖,可延长洞庭湖的寿命,为洞庭湖接纳四水洪水或长江洪水创造有利条件。三峡水库还可以对中游洪水进行补偿调节,遇1954年型洪水,可使中下游的分洪量由现状492亿立方米减少到398亿立方米或336亿立方米,减少分蓄洪的损失。

  三峡工程是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的中枢。三峡电站装机容量达182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且具有发电稳定性、持久性和可调节性良好等方面的优点,可解决华中和华东地区21世纪初一段时期内的用电,减少从北方煤炭生产基地调入发电用煤,减轻运输压力。三峡电站地理位置优越,可为“西电东送”创造条件,并可与北方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系统进行水、火电站间的容量交换,实现水火共济,更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三峡电站还可在水电站系统中进行调节,以获得整个系统的补偿效益。

  三峡工程是沟通长江航道的纽带。三峡工程建成后,使库区600多公里航道,由滩多、水急、狭窄变为优良的深水航道,川江航道得以根本改善,实现万吨级船队由上海、武汉直达重庆,加强东西部的联系,促进长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水运业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竞争能力。三峡水库渠化了库区干支流水网里程1200公里,其对河流航道的根本性的改善是其他任何措施都不可替代的,将有力地促进长江水网体系建设。对于中下游,三峡工程可加大枯水期航道的通航水深。

  三峡工程是调节长江水资源的宝库。三峡工程建成后,枯水期可比天然情况下增加下泄流量1000~2000 立方米/秒,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增加丹江口水库的北调水量创造了条件。枯水期流量的增加,对保证东线工程调水的作用显著。从长远看,当华北地区需要从长江进一步扩大调水量时,还可从三峡库区或坝下游引水。

  三峡工程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三峡工程建成后,减轻了荆江地区承受毁灭性灾害的风险,大大减少因防洪、分洪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洪枯水的调节,有利于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枯水期流量的增加,提高了坝下游枯水期的纳污能力,改善和稳定坝下游水质,可降低长江口盐度,对河口咸潮冲淡和缩短咸潮历时、改善水质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三峡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替代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能量,避免建设同等规模火电站对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三峡水库运行后,因泥沙的沉降和生化作用,将实现清水下泄,水质变好。

  三峡工程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峡工程虽然带来了水库淹没损失,但是百万移民却从此告别了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三峡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大量的补偿资金和其它资金的投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新鲜活力,促进了地区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三峡工程是中国几代人近一个世纪艰辛探索和艰苦实践的结果。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利用三峡水能和改善航运的神奇构思,到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畅想;从关注巨大的水能开发到保障人民的休养生息;从经济社会功能到生态环境效益,我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幸成为三峡工程的规划单位和设计总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三峡工程,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检验我委技术实力的标志,成为“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的体现。长江委人为此而自豪。

  我委从50年代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工作。1986年国务院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论证,提出了14个专题论证报告,我委据此重新编写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审查。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明确了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原则实施。随后我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三峡工程设计。

  三峡工程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等五个阶段,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承担。初步设计报告分为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等三大部分。初步设计(枢纽工程)于1992年12月编制完成上报,1993年7月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查批准。随后即进行单项工程技术设计和部分工程的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三峡工程规模浩大且技术复杂,某些单项工程就相当于一个大型工程。因此,1993年8月我委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要求,开展了大坝、电站厂房、双线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机电(含首端换流站)、二期上游横向围堰、安全监测、变动回水区航道及港口整治(含坝下游河道下切影响及对策)等8个单项工程技术设计。在此过程中,进行了200多项专题设计研究。目前,除了变动回水区航道及港口整治(含坝下游河道下切影响及对策)完成第一阶段成果外,其他7个单项技术设计已经圆满完成。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我委依据设计文件,虚心听取专家和参建各方的建议及意见,精心组织,密切协作,精益求精,优化设计,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