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务辅导:避免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采取措施
来源:优易学  2011-6-28 12:12:3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墙体布置

  房屋抵抗水平地震力的能力,同墙体断面有关,故要求窗间墙的宽度不宜过窄,窗间距相等并均匀布置;承重外墙尽端和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均应不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但在墙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不受此限。在横向地震力作用下,横墙能起保护纵墙的作用,故横墙间距也不得超过《规范》限值。楼梯间由于没有完整的楼盖,整体性较差,墙体易被破坏。因此,楼梯间须有加强的构造措施,其位置也不要设在防震力弱的房屋尽端或转角处。

  连结要求 

  房屋各部分的连结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多层砖房的连结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①墙和墙的连结。墙体在交接处均应交错砌筑。设防烈度为 7度的高大房间和设防烈度为8度、9度(不论房间大小)的房屋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均应沿墙高每50厘米配置两根φ6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米。

  ②楼盖和墙体的连结。楼盖要有足够的支承长度。

  ③楼盖本身的连接。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板以及设防烈度为  8~10度的房屋的屋顶,当圈梁设在板底时应加强预制板相互间以及板与梁墙和圈梁的连结。

  ④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必须和墙或柱(包括构造柱)以及圈梁连结牢固。

  ⑤预制楼梯段应和平台板的梁连结牢固。

  圈梁 

  圈梁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加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房屋的整体性,屋顶处必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应设在和楼(屋)盖同一标高处,或紧贴楼(屋)盖的下皮。沿外墙和内纵墙以及一部分内横墙均应设置圈梁,作成交圈封闭状。设防烈度为 6和7度地区,除屋顶处设一道外,楼层处可隔层设置;8~10度地区,屋顶和每层楼盖处均须设置。软弱地基上或10度区的房屋应沿外墙及所有承重内墙增设基础圈梁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处可不再另设圈梁。

  框架结构和砖结构组合房屋的构造措施 这类房屋由于两种结构的刚度相差很大,故防震能力不如砖结构,更不如全框架结构。《规范》对这类房屋的高度、各局部尺寸的限值、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等,规定有更严格的措施,以加强其防震能力。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的构造措施 厂房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如果生产工艺要求布置复杂的平面、立面,或在厂房侧边贴建生活用房、变电所等,则应用防震缝将它们分开。厂房屋顶和天窗均宜选用轻型结构,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天窗架,在上设天窗两端的屋架上弦设横向支撑一道。在9度地区,可采用重心低的下沉式天窗。围护墙宜采用轻质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如采用砖围护墙,须增设圈梁,上密下疏。圈梁、墙梁和墙身均须同相关的柱、屋架、屋面板连接牢固。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防震结构有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防震墙结构体系等几种。如果建筑的体型比较规整,布置比较均匀,层数不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比较经济合理。层数较多、楼层高、荷载较大的建筑,宜采用框架-防震墙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是用防震墙来承受大部分地震荷载。防震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贯通全高,并采用横向和纵向防震墙相连的布置方案,但各防震墙间的刚度差别不宜过大。在框架房屋中,如果平面或立面形状较复杂或房屋各部分的结构刚度相差较大,须设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单元。框架的填充墙应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宜嵌砌在框架平面内,砌体要同框架柱、梁紧密连接。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