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附加防水层施工
采用喷涂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喷涂防水层施工前,应按喷涂工艺进行试喷涂,合格后方可正式喷涂。
喷涂防水层基面应紧实平整、洁净、无浮浆、无凸角和凹坑及起砂现象,采用油溶性或非湿固性涂料时,基面必须保持干燥。每次配料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分层施工,并不得少于2层,后层喷涂料必须在前层喷涂料结膜后施工,且后层喷涂方向与前层喷涂方向相互垂直。可按结构段分片进行,边墙喷涂时宜由上向下分层进行,接茬严密、喷涂均匀。涂料防水保护层采用砂浆或混凝土时应及时养护,顶、底板保护层平整度允许误差为:底板5mm、顶板10mm。
4 细部防水施工
4.1 变形缝
变形缝止水带应无裂纹和气泡,接头斜面热接,不得叠接,接|考试大|缝平整牢固,无裂口和脱胶现象。采用钢板止水带时,其材质、性能、规格须符合设计要求,接头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搭接必须平整、粘结牢固。钢板止水带埋入先浇、后浇混凝土内各为1/2板宽,而且保证止水板安装平直。对于环向或竖向施工缝端头模板必须牢固可靠,不得跑模。先浇筑混凝土基面必须充分凿毛、清洗干净、排除杂物。
结构变形缝设置嵌入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注前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修补好;底板结构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振实,将止水带压紧其表面后,方可继续灌注混凝土。止水带必须固定牢固,内外侧混凝土均匀、水平灌注,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4.2 施工缝
施工缝一般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其止水条材质、性能、规格须符合设计要求。
结构施工缝应留置在受剪力或弯矩最小处,并符合规定;柱子施工缝留置在与顶、底板或梁的交界处约30cm处;板的施工缝留在柱跨1/3~1/4处;墙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中板及顶板交界处约30cm处,垂直施工缝同板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小于300mm。
施工缝处理工艺:(1)水平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在初凝后、终凝前根据止水条的规格在混凝土基面中间压磨出一条平直、光滑槽。环向或竖向施工缝采用在端头模板中间固定木条或金属构件等,检验浇筑后形成凹槽;(2)止水条安放前,其浇筑混凝土基面必须充分凿毛、清洗干净、排除杂物;(3)水平施工缝在进行浇筑前先在基面上敷设25~30mm与浇筑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环向或竖向施工缝应控制入模点与基面有一定的距离,经均匀、充分振捣后使基面与新浇筑混凝土有25~30mm水泥砂浆,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4)止水条应尽量在混凝土浇筑前3~5h安装好,如有困难提前安装应采取缓膨措施,止水条应粘贴在基面预留的槽内,并用水泥钉固定牢靠。
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应符合规定:按设计安置好止水带或膨胀止水条;已灌注混凝土粘接强度在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2.5MPa;施工缝处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4.3 后浇带
后浇带设在应力和变形较小部位,宽度为1m。该工程后浇带采用平直缝,钢筋采用搭接,其防水构造见图2。
后浇带应在其两|考试大|侧混凝土龄期达4d后再施工。施工前将接缝处的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上水泥净浆。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d。
4.4 穿墙管
该工程管道多,穿过地下外墙时,设穿墙防水钢套管,该为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要,山东科技大学天盾防水建材厂自主开发研制生产的TS新型自粘防水卷材,由橡胶类聚合物经改性制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自粘型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
5 生产工艺及原理
该新型自粘防水卷材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加入色母料、助剂(抗老化剂、稳定剂、助粘剂、光屏蔽剂等)经挤出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为主防水层,一侧复合丙纶或涤纶纤维材料为结构增强层,另一侧复合压敏胶粘剂、隔离纸,通过高温热融(10~10℃)直压生产工艺一次挤压成型,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从而使防水层与增强层达到了完全融合成型,粘结牢固,不易剥离,保证了防水材料本身的良好性能。
穿墙管止水环和固定环必须连续满焊,并做防腐和防杂散电流处理;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将固定环和管道表面清理干净;每层防水层铺贴严密,不留接茬,增设附加层时,需按要求施工;预埋防水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需在两管间嵌防水填料,并用法兰压紧。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