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试验过程现场试验连续进行4d,根据工厂生产的排水特点选取每天废水水质最不利时段(此时染色废水排放集中,色度最深)测定废水和处理水的COD浓度。
此外,还测定了微电解处理出水经曝气后的COD浓度变化。设计流量为30L/h,曝气时间为15~30min,沉淀时间约为2h. 1.4 试验结果① 水样外观根据6月19日至22日连续4d的观察,发现生产废水的排放具有间歇性,通常上午废水色度较浅,下午则较深。尽管废水水质变化较大,但当混合比控制在1∶4左右时,即使是废水色度最深的时段,沉淀出水也能保持清澈,近于无色透明。
② 对COD去除的效果表1是废水色度最深时的取样分析结果。
表1 微电解处理去除COD的效果
进水 | 出水 | COD去除率(%) | ||
取样时间 | COD(mg/L) | 取样时间 | COD(mg/L) | |
2000-06-19 | 247 | 2000-06-19 | 67 | 72.9 |
2000-06-20 | 347 | 2000-06-20 | 75.6 | 78.2 |
2000-06-21 | 202 | 2000-06-21 | 95 | 53 |
2000-06-21 | 248 | 2000-06-21 | 110 | 55.6 |
③ 微电解处理出水的生化曝气效果经过4d的连续运行,发现污泥产量很少,出水沉淀后上清液清澈透明。
曝气处理前后废水的COD浓度变化见表2.
表2 生化曝气处理微电解出水的效果
微电解出水(生化曝气进水) | 生化曝气处理出水 | COD去除率(%) | ||
取样时间 | COD(mg/L) | 取样时间 | COD(mg/L) | |
2000-06-21 | 77.5 | 2000-0 6-21 | 11.6 | 85 |
2000-06-22 | 110 | 2000-06-22 | 21.5 | 80.5 |
④ 混合比取一定的微电解出水,再按比例取一定的原废水进行混合并调节pH值,静置沉淀30min,观察絮体的生成和沉淀效果,直至上清液几乎无色透明。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得到的合适混合比
试验时间 | 混合比 | 试验时间 | 混合比 | ||
2000-06-19 | 上午 | 1∶4,1∶5,1∶6 | 2000-06-21 | 上午 | 1∶4,1∶5,1∶6 |
下午 | 1∶4,1∶5 | 下午 | 1∶3.5 | ||
2000-06-20 | 上午 | 1∶4,1∶5,1∶6 | 2000-06-22 | 上午 | 1∶4,1∶5 |
下午 | 1∶3.5,1∶4 | 下午 |
2、结论
① 混合微电解工艺对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从连续4d的运行来看,尽管原水的色度波动很大,但微电解处理出水几乎无色透明。来源:www.examda.com
② 混合微电解工艺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53%~78%)。由于试验为连续运行,取样时为最不利时段,因此这一结果具有代表性。现场试验的处理效果不如小试 ,但比固定床的去除效果高30%左右,这可能是混合式微电解避免了铁屑钝化且反应时的pH值较低(为3左右,固定床的pH值为5左右),反应相对剧烈,其氧化作用也更强烈的缘故。
③ 采用混合微电解工艺,只将1/5的废水通过微电解反应器,反应后与4/5的废水进行混合(即1∶4的混合比),这样可以减少微电解设备的体积,降低工程投资。
④ 微电解处理出水的生化处理效果好。曝气时间为15~30min时,对COD的去除率>80%.
致谢:感谢常熟中亚环保设备厂的支持以及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的王木梁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的朱又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苏玉萍。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试验[J]。化工环保, 2000,20(2) :9-11.
[2]郝瑞霞。铁屑过滤法预处理可生化性差的印染废水[J]。化工环保,1999 ,19(3):18-21.
[3]李亚新。国外印染废水的电化学处理[J]。给水排水,1999,25(1):42-44.
[4]李家珍。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张林生。染料废水的脱色方法[J]。化工环保,2000,20(1):23-25.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