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省水土保持规划
3.1规划目标
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依据省防洪总体目标,确定我省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为:通过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的建设,到2010年小流域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保泥沙不出沟,20%的小流域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沟道工程中型淤地坝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大型淤地坝达到50年一遇设计标准,重要支流逐步形成坝系和有控制性骨干工程,坚持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到2020年60%以上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具体治理目标:
a)黄河流域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9万km2,其中新筑沟台地848.27千hm2,坝地37.25千hm2,水地144.18千hm2,营造乔木林1207.51千hm2,灌木林1568.28千hm2,经济林果861.64千hm2,种草517.40千hm2,封禁治理508.59千hm2,另外修筑谷坊30791座,沟头防护工程11785km,骨干坝1303座,淤地坝旧坝加固改造22547座。
b)长江流域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万km2,其中基本农田195.61千hm2,水土保持林834.58千hm2,经济林293.46千hm2,人工种草82.12千hm2,封禁治理402.07千hm2,修建堰塘110771座,谷坊382301座,拦沙坝11487座。
3.2规划思路
a)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举,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边建设边破坏现象。
b)克服过去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的思想,结合当地实地,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水土流失特点的水保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为,在陕北,应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并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这样可以节省投资,标本兼治,在保持水土的同时,也绿化、美化环境。在陕南,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关中经济起点高,工业、交通比较发达,应从绿色通道建设、污染治理着手,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地区,应限期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对在建和拟建工程,要严格水保执法,杜绝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c)要大力推广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如陕北可以推广沙棘种植技术,在原边和沟壑治理上,可推广沙棘柔性坝、沙棘柔性圈技术,使之逐渐取代工程措施,从而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并使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同时得以体现。
d)陡坡耕种是过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结果,也是目前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还草,是水土保持的需要,也是水保法的要求。具体实施中应统一规划,在树种、草种选择上,除考虑水保效益外,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影响。
4结论
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部大开发,水利当先行。只要我们以实现山川秀美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为途径,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兴修水利为保证,就能治一方水土,变一方生态,富一方人民,兴一方经济。实现“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参考文献:
[1]杨朝飞。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陕西省防洪规划报告[R].水利部陕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
[3]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年)[R].陕西省计划委员会,1998.
[4]汪恕城。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Z],在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8.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