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辅导:浅谈水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来源:优易学  2011-1-27 14:53:0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水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通常讲的施工阶段,是通过人的劳动、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把设计图纸中的工程从无形变成有形实体的过程,是水电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体现的主要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水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采用有效措施加强水电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管好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施工阶段的业主执行预算已经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工程项目分解也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这一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效果基本上可以定量分析和考核。

   1 一个优秀的业主执行预算是造价控制的基础

  现行的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一般采用统一的国家和行业定额及费用标准,而定额以国内水电工程有代表性的常规施工方法、按平均先进水平拟定,加上人工、材料、设备由国家定价或指导性定价,与现行的法规和政策不配套,再加上设计深度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致使设计概算难以真实反映项目的成本与投入,特别是难以反映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用设计概算来控制其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设计概算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常常由于设计概算投资失控而影响水电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国际上目前通用的计价办法是采用逐个计价的方法,它克服了我国水电工程编制概算所惯用的“定额法”计价的弊端,摆脱了统一定额与费率的束缚,能够按照各项目的具体特点,与设计、施工紧密结合,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投入,有利于工程投资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其最大特点是联系单个工程实际情况,依据设计方案、施工布置与进度、施工方法与技术、总工程量和劳动生产率、施工组织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测算实际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相应的费用,工程的个性能充分显示出来。由于业主执行预算的编制与工程开工基本同步,且分项具有可操作性,这就为实时、动态地测算投资的完成情况、投资的节(超)提供了可能。也对合理地计划和使用工程投资、制定投资计划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资金平衡调配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某些已经突破或有可能突破执行预算的项目,以便分析其原因,研究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业主执行预算的推行完全符合国家和业主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和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项目实施阶段控制造价的基础,更是水电造价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2 正确处理造价、质量、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造价控制的关键

  在水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一环就是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工期及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提高水电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水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理想目标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这种理想目标往往是不可能达到的。组成水电建设项目目标系统的3大目标既互相矛盾,又相互统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造价、质量、工期三者的关系应以造价控制为核心,造价不单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还包含项目寿命期内的营运成本,应在满足规定质量、一定工期前提下要求造价最低,它们之间可以用一个函数来表示,即:C=f(T,Q)。

  式中:C——造价;

   T——工期;

   Q——质量。

   2.1 正确处理造价与工期的关系

  水电项目建设工期是指工程动工以后,到全部竣工发电并移交给生产单位为止所需的时间,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造价。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业主而言,一般都会选择最低造价的工期。为完成一项水电工程,所需要的总费用(总造价)可分为两大类:

  直接性费用:是指在施工或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设备(机械)、材料消耗等与工程有关的费用。为缩短水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而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时,则相应地会增加一部分直接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水电项目建设工期越短,则直接性费用就越多。

  间接性费用:是指并不直接体现在有形的水电工程项目中但又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磨损费等。在一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内,项目的建设周期越短,则间接性费用越少。

  在进行造价工期优化时,需要计算在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时水电工程项目不同的工期所对应的不同的造价,使总的工程造价最低的完成时间为最低成本工期,以此来编制网络计划指导施工。完成水电工程项目的直接性费用、间接性费用、项目的总造价与建设工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图中的T为合理工期,在合理工期下,工程总造价最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T1)或拖后(T2)都意味着工程造价的提高。

   2.2 正确处理造价与质量的关系

  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程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水电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5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符合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投资效益。控制水电工程造价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将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建设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去。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的分析方法,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项目必要的功能。在进行功能分析后,确定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过剩的或不必要的,以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保证必要的功能,并削减过剩的功能,去掉不必要的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使水电建设项目的功能结构更加合理。

  质量成本是指为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构成,应在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质量成本,特别是降低内、外故障成本,即在施工过程中少出或不出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在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中,这一方面我们大有潜力可挖。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申玉辰老师:某企业副总工程师,多年从事市政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拥有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师资培训等多个资质证书。。详细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