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关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些常识
来源:优易学  2010-2-19 18:12:2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1.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  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  )不断地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也是一种( 加固地基  )的方法。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中(  轻型井点  )方法应用最广泛。
    4.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利用( 真空  )原理,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5.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大于5m时,井点平面布置可用( 单排线状井点  )。
    6.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井点平面布置宜采用( 双排线状井点  )。
    7.面积较大的基坑,井点平面布置宜用(环状井点 )。
    8.面积较大的基坑可布置为( U形井点 )井点,以利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出人基坑。
    9.井点管的埋设深度"的计算式中,i表示地下水降落坡度,对于环状井点,i取(1/10 )。
    10.井点管的埋设深度"的计算式中,i表示地下水降落坡度,对单排线状井点,i取(1/4)。
    11.若计算出的"值大于井点管长度,则应(降低)井点管的埋置面以适应降水深度的要求。
    1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主要有: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
    13.施工时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设备条件及经济性)选择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
    14.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基坑或沟槽的深度及土质情况 )因素综合确定。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