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亦称黄鳝、长鱼、海蛇等,是中国特产。相传,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无穷,就是由于常吃鳝鱼的缘故。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卖大力丸的。其实,古医术《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鳝鱼味鲜柔美,并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与其他淡水鱼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如果烹调得当,食后可令人难以忘怀。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形态特征

鳝鱼体圆细长,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上下唇颇发达;上下颌骨和口盖骨均有细齿。口裂大,口裂后方伸达眼的后缘。眼小,位于颌骨上方,隐于皮膜之下,不十分明显。眼间隔稍隆起。鼻孔2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左右鳃孔在头部腹面连成一“V”形裂缝,合鳃由此而来。鳃3对,鳃丝极短,呈退化状。第三、四鳃弓咽鳃骨上面有上咽齿;第五鳃弓仅一块骨片,上面有下咽齿,上下咽齿均呈细小的绒毛状。体光滑,侧线发达,稍向内凹。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成低皮褶与尾鳍相连,尾鳍小。体背部多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腹部灰白色,全身布有许多不规则黑色小斑点。
种类 鳝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目前,经考察确定的合鳃科就此一种,另有合鳃鳝、肺囊鳝均记录不详。据观察,鳝鱼有深黄或浅黄夹带黑斑点,青灰或浅灰夹带黑斑点等颜色之分,以前两种鳝鱼生命力强,生长快,为优良品种;脊侧和颈部发黄的鳝鱼也可作为人工养殖品种。
分布 鳝鱼的自然分布在中国除了北方的黑龙江,西部的青海、西藏、新疆以及华南的南海诸岛等地区很少以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少分布,特别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密度大,产量高。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水产业,人工引进养殖,除西藏及青海的部分地区外,新疆、海南等地区也有不少引进鳝鱼养殖。因此,目前鳝鱼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淡水水域。
在国外,鳝鱼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生长环境与习性 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点儿“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本领,也无强有力的防御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计,逃为计”,它既无脑鳍,又无腹鳍,就是背鳍和臀鳍也退化得仅留下一点点皮褶,鳞片消失得肉眼都难看见。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纪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鱼类多用鳃呼吸的,可是鳝鱼却独具一格,它的鳃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细血管直接吸取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鳝鱼鲜活,必须使它保持潮湿,存放在阴凉地方。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