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知识之食物选购:鲤鱼的基本介绍
来源:优易学  2011-11-5 10:47: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提起鲤鱼,人们就会联想到我国古代四大名鱼之一的黄河鲤,还有著名的观赏鱼——红鲤、镜鲤,以及众多养殖品种。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生殖季节随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珠江为3月份,长江多在4-5月,东北则于6月才开始产卵。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
  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远在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殷商时代便开始池塘养殖鲤鱼。据《诗经》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蠢竭力主张发展池塘养鲤,他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养鱼种竹千倍利”的谚语。周代时,鲤鱼已成为最名贵的食品之一。周宣王讨伐猃狁获胜,特以“包鳖脸鲤”大宴诸侯。《诗经》中也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句子。相传孔子生一儿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孔子为感激君主的赐予,为其子取名鲤,字伯鱼。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至22O0多年前的汉代,池塘养鲤已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着养鲤业,并从自给性逐步发展至商品性生产。到了唐代,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跳上了龙门,成了皇族的象征。朝廷使用的凭信——符,也刻成鲤的形状,皇帝把鲤形佩鱼赐给大臣,用以显示尊荣。于是“养鲤”、“捕鲤”、“卖鲤”、“食鲤”都成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在唐代的300年间,养鱼户只好另觅养殖对象,逐渐发现最理想的养殖鱼类——青、草、链、鳙“四大家鱼”。唐代以后,虽然恢复了养鲤业,但因鲤鱼生长缓慢,只能屈居配角。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综合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