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决定装卸方法的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商品:每一装卸对象的商品包装形状、装卸单位的重量、装卸单位的尺寸。
2、装卸作业种类:堆装、拆装、分拣、配货、搬送、移送。
3、数量:每一作业种类的数量、每单位时间的数量、每批
的数量。
4、装运设备:装运设备构造、装运能力、装运设备尺寸。
5、运输保管设施:设施配置、设施规模、设施尺寸。
(二)内部条件
l、商品状态:指装卸作业前后包装形态、放置方法等商品状态的变化。
2、作业动作:包括作业动作的种类、单位动作的组合及其变化(指一系列装卸作业,可以分解成一个单位的装卸动作)。
3、装卸机械:包括机械动作的种类、机种、能力、尺寸、使用条件、配套机具、机械的组合等。
4、工作:包括人员、时间、负荷、密度、技能等。
五、装卸原则
(一)尽量不进行装卸
前面已经讲过,装卸作业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进行了不适当的装卸作业,就可能造成商品的破损,或使商品受到污染。因此,尽力排除无意义的作业,是理所当然的。尽量减少装卸次数,以及尽可能地缩短搬运距离等,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装卸作业不仅要花费人力和物力,增加费用,还会使流通速度放慢。如果多增加一次装卸,费用也就相应地增加一次,同时还增加了商品污损、破坏、丢失、消耗的机会。因此,装卸作业的经济原则就是"不进行装卸".所以,应当考虑如何才能减少装卸次数、缩短移动商品的距离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