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可见性”这字在供应链管理世界中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髦之词,它已经成为了商业世界中的必须执行之词。企业已经不能再投资建设非常大的仓库,同时里面存有大量的存货,仅仅是为了期望消费者的需求。它们也不能等待数周乃至数月将数据装入计算机系统中只是为了做出需求预测,等到这些预测数据出现时,已经过了去猴年马月,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又是天差地别。市场已经迫使各家企业在产品交付和消费者需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企业满足需求时要将各种浪费和延误消除出流程之外。它们不得不安排合适的人员、流程和技术来支持这种战略。在不断应对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中持续追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
本文要介绍的是荷兰最大的超市连锁店和顶尖的食品零售商Albert Heijn(以下简称“AH”)。它在荷兰的名气实际上和沃尔玛不相上下。AH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荷兰拥有720家店铺,既有火车站中的便利店,也有大卖场。
一、一筹莫展
该公司有段时间面对低效补货流程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一筹莫展。由于缺乏对供应链的可见性,由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所推动的补货流程常常是矛盾重重。因此AH被迫依赖完全固定期限的补货计划,由于缺乏一体化的供应链可见性,只能依赖于当地的需求预测固定补货。由此所造成的问题是某些产品已经售罄多日,而有些产品则供过于求,这损害了AH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公司品牌名声大受影响,市场份额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除此之外,在订单完成和技术平台方面的低效率对于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谓是一个累赘。
但是仅仅在18个月内,AH鲤鱼跃龙门,不但建立起了一体化的物流平台(能够让订单完成流程自动化),而且授权于员工,让他们对消费者和供应商的活动建立起新的可见性。
公司这次供应链变革的目标很简单: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响应速度,而不是试图去预测消费者将购买些什么,公司希望提高市场响应度,因为如今的消费者是不再可预测的。
AH希望对其补货流程进行全新转型,以前是基于由每一家商店和/或供应商驱动的补货决策,而且都是大批量补货;如今实施的是动态事件驱动型的“拉动”流程,这是基于消费者接近实时的采购信息。公司认为从固定补货转型为按需求补货,并且通过实时方式和供应商沟通,不仅仅是消除供应链中低效率的方式,同时也是应对季节需求波动的方法。比如说,在某些特定季节(复活节和圣诞前夕)需求会暴涨。除此之外,在销售高峰季节产品的可获得性,以及促销产品或是临时性销售产品永远都是特别难于管理的。AH需要一个完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自动化的流程,对不同销售情况快速应对,并且新系统能够足够强大,以应对高峰期间每分钟将近要处理10,000个订单。
二、变革之路
AH已经实施了集中化的补货流程,在各商店和总部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一体化运作。
但是公司更大的战略是转型为以拉动为基础的补货流程。从商业角度看,公司希望在仓库和商店中的存货数量最小化。以前公司是每天监控一次补货情况,如今则是实时监控,公司能够在有限的商店货架空间上优化产品的平衡性。从技术角度看,公司则想要的补货系统是能够和720家商店和总部系统以及供应商的系统相连。当然公司实施变革的目标一方面是削减成本,另一方面对公司整个供应链提供实时一体化和端对端的可见性。最终,AH想要在商店补货中建立起关键业务指标同时实施业务活动监控,以管理产品的更新和价格情况。
公司高层曾表示:“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能力--知道商品在补货流程中的具体位置。如果你有一个流程能监控,能够在每一个点实施关键业务指标监控——比如商店、仓库等,那么你想安排的关键业务指标监控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运作”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