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执业西药师药物分析辅导:丙泊酚
来源:优易学  2011-2-3 12:50:3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药理:

  本品是起效快、时效短的新型静脉全麻药。静脉注射后经一个臂脑时间就起效。本品可降低脑血流量、颅内压和脑氧代谢率,与硫喷妥钠相同有脑保护作用。对心血管有轻度抑制作用,诱导量后可降低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压及血压,在高血压患者平均降压幅度为20%。心肌耗氧量也可下降。对呼吸系统也有轻微抑制,诱导量快速注射可引起呼吸暂停,以后有2~4min的通气量下降。降低眼内压的作用大于硫喷妥钠。苏醒快而完全没有兴奋现象。

  药动学

  静注后30s到1min起催眠麻醉作用,2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一个诱导量可持续9.9min,术后5.4min应答切题,7.6min定向恢复,快速苏醒是由于药物在体内迅速再分布及代谢。分布半减期2.5min,消除半减期34~64min,稳态分布容积4.6L/kg,血浆清除率59.6ml/kg·min,血浆浓度2.9μg/ml出现催眠作用,而麻醉时需4.1μg/ml血浆浓度。长时间静脉滴注有组织蓄积作用。药物由肝及血浆胆碱酯酶破坏,87.7%药物以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原药排出不到0.3%,粪便排出约1.6%。

  药效学

  该药的确切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对脂膜的非特异性作用,对人类中枢神经元钠离子通道有影响,在鼠嗅觉皮层切片可见二异丙酚抑制GABA介质的突触传递功能。本品的催眠强度较硫喷妥钠强1.8倍。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以2.5mg/kg行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二异丙酚用作全麻诱导可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肌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抑制压力感受器对低血压的反应而引起血压下降,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下降尤其明显。二异丙酚对呼吸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静注后常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本品可使颅内压、眼内压下降,用药后恶心呕吐少见。动物实验可见本品减少肝血流量,并与剂量相关,但临床上有静滴二异丙酚7天以上的病人,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药动学

  人体研究表明,静注2.5mg/kg,98%与血浆蛋白结合,2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α为2.5分钟。本品代谢迅速,静注放射性的二异丙酚,2分钟血药浓度为峰值的94%,10分钟后降至39%,1小时为14%,8小时仅剩5%.由于此药消除快、分布广、受第三室缓慢平衡的影响,因此只有连续静脉滴注才能达到预计的稳态血药浓度,通过调节滴速达到不同的血药浓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镇静、睡眠效果。二异丙酚主要在肝脏代谢,88%经羟化或螯合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

  适应症:

  可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由于单次注射起效快,无蓄积作用,苏醒快,醒后无酒醉感,所以多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术毕可回家。此外可用于心脏、颅脑手术麻醉及ICU患者镇静、保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静等。

  用法用量:

  麻醉诱导:静注2.0~2.5mg/kg,注速4ml/10s,老年及体弱者用量较小,注速宜慢。麻醉维持:连续静脉滴注4~12mg/kg·h,或根据需要每次静注25~50mg,因本品镇痛作用不强,常需与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合用。为镇静需要则药量酌减。

  本品为乳剂,用前要摇匀,可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由于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抑制比硫喷妥钠长,所以有时患者已清醒但呼吸还可能有抑制应警惕。

  本品应贮存于2~25℃。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00mg/20ml,500mg/50ml,1g/100ml。

  1.成人

  诱导麻醉对于术前给药和术前不给药的病人,应该静滴给药,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静脉滴入约4毫升(40毫克),观察病人的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开始,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本品,超过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3级和4级病人,应该使用更低的给药速率:每10秒约2毫升(20毫克)。

  维持麻醉通过持续静脉或反复静脉冲击注射本品,能够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深度。

  持续静滴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一般4~12毫克/公斤·小时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

  静脉反复冲击注射根据临床需要,可以给予25毫克(2.5毫升)到50毫克(5.0毫升)的增量。

  强化监护期间的镇静当作为对正在进行强化监护及接受人工通气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应持续静滴本品。输注速率应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但是1.0~4.0毫克/公斤·小时的输注速率范围,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

  2.老年病人给药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年龄超过55岁的病人,诱导麻醉所需本品剂量可能减少。

  3.儿童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不宜使用本品。3岁以上儿童诱导麻醉:应缓慢给予本品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开始,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诱导麻醉似乎需要约2.5毫克/公斤的本品,低于这个年龄,所需的药量可能更大。ASA3级和4级的儿童应减慢。

  维持麻醉:通过静滴或反复冲击静脉注射,能够维持麻醉至所要求的深度。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一般9~15毫克/公斤·小时的给药速率范围,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

  本品不推荐使用作为儿童镇静药,因为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被证明。

  4.给药方式除本品外,常需要补充止痛药。

  本品已经配伍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药和止痛药伍用。

  本品只能用5%葡萄糖静脉输注液稀释,存于PVC输注袋或玻璃输注瓶中。稀释度一般不超过1∶5(2毫克异丙酚/毫升),稀释液应该无菌制备,在给药前立即配制。该稀释液在6小时内是稳定的。

  为了减轻最初注射时的疼痛,用于诱导麻醉用的部分异丙酚可以与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每支1ml,含本品10mg;每支5ml,含本品50mg.

  [贮藏]本品应该在2℃~25℃之间贮存,不能冰冻。

  用作静脉全麻诱导一般按体重1.5—2.5mg/kg,30秒内注完,维持量每小时4~12mg/kg,静脉滴注或根据需要间断静注25—50mg.辅助椎管内麻醉或重点护理病房(ICU)病人镇静、催眠用量每小时0.5—2mg/kg,连续滴注。老年人用药酌减,3岁以下小儿禁用或慎用。

  [制剂与规格]二异丙酚注射液(1)20ml:0.2g(2)50ml:0.5g(3)100ml:1g

  禁用慎用:

  对本品过敏的病人禁用。小儿慎用。

  心脏、呼吸道、肾或肝脏损害的病人或者循环血容量减少或衰弱的病人,本品与其它静脉麻醉药合用应该谨慎。

  脂肪代谢紊乱的病人和必须使用脂肪乳剂的情况下应减量慎用本品,因为本品制剂1.0毫升含约0.1克的脂肪。妊娠期间不应使用本品。

  本品能透过胎盘,并可能引起新生儿的抑制。

  本品对新生儿的安全性尚未被肯定,哺乳的母亲不宜使用。

  本品全身麻醉后不能立即进行技能性工作,如驾车和操作机器。

  遇有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慢注,低血压与休克患者慎用或禁用。

  3岁以下小儿禁用或慎用。

  给药说明:

  由于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抑制比硫喷妥钠长,所以有时患者已清醒但呼吸还可能有抑制应警惕。

  本品应该由受过训练的麻醉师或监护病房的医生来给药。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有人工换气和提供氧气的设备。已知对本品过敏的病人禁用。

  病人全身麻醉后,在苏醒后需要观察适当时间,待完全清醒时方能离开医院。

  癫痫病人使用本品时,可能有惊厥的危险。

  迷走神经紧张性占优势或当本品与可能引起心律过缓的其它药物合用时,应该静脉给予抗胆碱能药物。

  (1)注射部位疼痛,可先用1%利多卡因2ml注射后再注入二异丙酚,基本上可消除疼痛。

  (2)偶见诱导过程中癫痫样抽动。发生率1%左右。

  (3)本品使用前需摇晃,使药物均匀。安瓿打开后不宜贮存再用。此药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比例不能超过1:5,稀释后6小时内应用完。

  (4)本品不作肌内注射用药。

  不良反应:

  ①注射部位疼痛,宜由肘部或前臂粗静脉注入,以减少刺激。②麻醉诱导时少数患者有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等。③苏醒时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但发生率都低于硫喷妥钠。

  诱导麻醉通常是平稳的,极少出现兴奋。在诱导麻醉期间,可能发生低血压和短暂性呼吸暂停。偶尔,为纠正低血压而需要静脉输液和降低维持麻醉期间本品的给药速率。在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和苏醒期间,偶有惊厥和角弓反张的癫痫样发作。

  在苏醒期间,只有少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在延长本品给药后,偶见尿变色的报导。给予本品后,罕见发生包括支气管痉挛、红斑和低血压等情况。

  在本品麻醉的诱导期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可通过合用利多卡因或通过使用前臂较粗的静脉来减轻疼痛。血栓形成和静脉炎罕见。事故性临床外渗和动物试验表明组织反应极小,给动物动脉内注时,并不引起局部组织反应。

  用作全麻诱导,呈剂量依赖性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并与注药速度呈正相关,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下降较硫喷妥钠更明显。

  相互作用:

  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可增加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能增强阿曲库铵苯磺酸盐及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但因作用时间短所以不明显。

  动物和临床实验证实,二异丙酚和吸入麻醉药、肌松药伍用,相互之间无相关作用,和地西泮、咪达唑仑合用时延长睡眠时间,阿片类药物增加其呼吸抑制作用。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