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中风的辩证论治
来源:优易学  2011-11-3 12:00: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辩证论治中风属于本虚标实证。在标为气血郁阻,风火相煽,痰涎壅盛;在本属气血衰少,肝肾不足。但病情有深浅轻重之分,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异。临床上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表现为神志清楚,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等闭、脱之征。

  (1)中经络:

  ①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候:平素及发病前常有眩晕,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或手足拘挛,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弦滑或弦而浮细。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主方:大秦艽汤。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候: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腰膝无力,少寐多梦,突然发生舌强语蹇,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主方: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中脏腑乃“中风”之危急重症,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中脏腑又有闭证与脱证之分。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治疗宜祛邪为先;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治疗宜扶正为主。闭证、脱证皆为危急重证,两者证情截然不同,治法各异,故必须辨证明确,才能正确医治。

  ①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此为闭证的一般症状。又有内风痰火与内风痰湿的不同;闭证又分成阳闭、阴闭两种。

  A、阳闭:证候:除上述诸证外、兼见面赤身热,呼吸急促,口臭气促,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唇舌色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主方:至宝丹、羚羊角汤。

  B、阴闭:证候:除闭证一般症状外,兼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主方:苏合香丸、导痰汤。

  ②脱证: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微欲绝。

  治法:扶正固脱,益气回阳。

  主方:参附汤。

  (3)后遗证:

  ①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证候: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蹇涩,口眼喎斜,面色萎黄或面色少华或有患肢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

  治法: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候: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面红耳鸣,头晕头痛,心急易怒,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主方:镇肝熄风汤。

  ③语言不利:A、风痰阻络:证候: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方:解语丹。

  B、肾虚精亏:证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主方:地黄饮子。

  C、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证候:舌强语蹇,发言不正,急躁易怒,哭笑无常,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主方:天麻钩藤饮。

  ④口眼喎斜:证候:口眼喎斜,或伴口角抽搐,患侧眉低眼垂,表情淡漠,甚至咀嚼不利,口角流涎,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通格。

  主方:牵正散。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