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辅导: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
来源:优易学  2011-5-8 19:24:0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美籍精神病学家伊莉莎白·库布勒·罗斯博士(Dr.Elisabeth Kubler-Ross)于1969年在On Death and Dying (《死亡与濒死》)一书中将临终病人复杂心理和行为归纳为五个典型的阶段。此研究在世界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1.否认期(denial)

  患者极力否认即将到来的死亡,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诊断错误。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护理上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时病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言语要于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2.愤怒期(anger)

  此时,已知病情、预后,但不能理解,气愤命运不公,为什么死亡会选择了他。常迁怒于医务人员、家属、物品等,以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怨恨。

  护理上应予以理解,认识到这是有意健康的正常行为,以较否认期有进步。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3.协议期(bargaining)

  患者接受事实,不再怨天尤人,相反还积极配合治疗,态度友善,希望奇迹出现,能改变命运,延长生命。

  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忧郁期(depression)

  治疗无望后,病情日益恶化,患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如悲哀、沉默、压抑、哭泣等,希望亲人陪伴、照顾,并交代后事。

  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病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

  5.接受期(acceptance)

  一切努力挣扎无望后,病人变得平静下来,准备接受死亡,不再恐惧、悲伤,已经认命,只要求安静。护理上应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帮助解决未了心愿。

  以上五个阶段可因人而异,有时会交错出现,有时会缺失,持续时间不一,需认真观察,分别护理。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