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借用词”源源不断的注入英语
来源:优易学  2011-6-6 20:40: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外语书店
英语单词究竟有多少?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日前宣布:以“每98分钟出现一个新英语单词”的速度计算,英语单词量将于6月10日突破100万大关。在这日长夜大的过程中,中式英语词汇的注入功不可没。

  从健康饮品新宠oolong tea(乌龙茶),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性词汇feng shui(风水)、yin yang(阴阳),再到Redology(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和scar literature(伤痕文学),中文不断给英语提供着新词。去年北京奥运之后,jiayou(加油)成为呐喊助威的新表达。

  英语增添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风味

  这样的中式英语词汇,《英汉大词典》主编、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认为,准确而通俗易懂的称谓是“中文借用词”,它们可以是音译,也可以是意译,或者是部分音译+部分意译,如taikonaut(太空人)。

  “全球语言监督机构”长期使用一种仪器扫描网络,以发现突然冒出的英语新词汇,并且跟踪它们的主要用途与使用频率。此前,这家机构曾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的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丁言仁教授解释,广义的“中式英语”分为两种:一种是Chinese English,也就是Chinglish(这个词一般含贬义),指英语中使用中式表达,老外看不懂。另一种是一部分中国学者使用的概念China English,指已经成型的反映中国文化的标准英语。“中文借用词”属于后者。

  陆谷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特色事物往往用拼音加脚注的方式出现在英语里,有些生命力很强,已经被好些英语词典收作条目,如guanxi(关系),前不久有外国学者以这个新词为题著书。”

  综观数量庞大的“中文借用词”,来自普通话音译的词汇众多,如tofu(豆腐)、kungfu(功夫)、fengshui(风水)等;也有来自粤语音译的词汇,如dimsum(点心)、typhoon(台风)。

  “中文借用词”丰富了英语,给英语加进了中国特色风味。比如太极,以前意译成shadow boxing,后来音译为taichi,成为不少西方人非常钟爱的一项运动。而英语中意指“大亨”的tycoon来自粤语。德国人纪韶融告诉笔者,他用照相机和文字为“中文借用词”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博物馆”,还写书介绍,有意做“代言人”。

  老外开始主动引入中国特色词汇

  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的以中文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000多个,包括饮食、生物、宗教与哲学、政治等类别,它们折射着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从jiaozhi(饺子)、qipao(旗袍)、mahjong(麻将),到Confucius(孔子)、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反映的是中国绵延5000年的传统文化;而Running dogs(走狗)、paper tigers(纸老虎)是中华民族抵抗列强欺压的证明。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科技领域的“中文借用词”开始出现。当“神六”、“神七”翱翔天际之时,“太空人”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拼音taikong)专指中国宇航员,和astronaut(美国宇航员)、cosmonaut(苏联宇航员)并存。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则以chang'e现身国外媒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指出,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很多情况下已经不是中国人去“推销”自己的中式英文,而是外国人引入“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中国“两会”期间,国外媒体使用了the lianghui这个音译新词,而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不折腾”也直接使用了音译buzheteng。

  学者们认为,“中文借用词”在英语里的骤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沟通渠道正日趋宽阔,而文化所代表的软实力正日趋增强。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品牌英语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