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于1991年12月,它基本勾画了2000年前夕欧共体的经济、货币、政治、外交和安全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根据该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改称欧洲联盟,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签订于1957年3月,其内容是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B项签订于1965年4月,其内容是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D项签订于1997年10月,其内容也是继续深化一体化。这三项虽然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条约,但均与题意不符。
10.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
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战后日本外交的转折点(中曾根内阁时期的日本对外政策)。
1982年7月,中曾根内阁在第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是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对苏战略,C项是美国卡特政府时期的全球战略,D项是日本在大平正芳内阁执政时期施行的,均不符合题意。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选项A出自《系辞》,它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到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不已;B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了任何事物都向其方面转化的思想;选项D出自《春秋世伦》,表达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的思想;选项E出自王夫之的《太和篇》,揭示了新陈代谢的思想。因此选项ABDE正确。
选项C出自董仲舒的《对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据此分析,选项A、B、D正确。
矛盾双方能融合,但不能调和。矛盾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因此选项C错误;E项否认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错误的。
13.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E.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答案】ABCE
【分析】本题考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
民主共和制这种政体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最相符合,也与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自由买卖、自由竞争、平等交换的原则最相适应,所以比君主立宪制更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利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调节资产阶级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因而被极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选项A、B、C、E正确。
民主共和制政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D项不正确。
14.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薄弱环节”的含义包括
A.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C.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比较高
D.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
E.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
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依据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其次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爆发战争,第三是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的“薄弱环节”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的国家,它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E项错误,选项A、B、C、D正确。
15.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D.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E.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答案】BCDE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这次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选项B、C、D、E均为南方谈话中阐述的重要思想。
A项是邓小平于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与题干规定的时间不符。
16.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A.资产受益权
B.重大决策权
C.资产支配权
D.选择管理者的权力
E.经营自主权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权责明确是指经济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界定和匹配。企业出资人按其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聘选经营管理者和转让股权等权利。据此分析,选项A、B、D正确。
选项C、E都是企业法人所拥有的权利,不符合题意。
17.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BD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关于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即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因此选项BD正确。
其他三项都都不属于邓小平“两个飞跃”的内容,是错误的。
18.80年代初中日两国确立的发展相互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则是
A.和平友好
B.平等互利
C.长期稳定
D.相互信赖
E.共同发展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日关系经过两国的领导人和有识之士多年的努力,由民间外交发展到官方外交,确立相互友好合作的新关系。1972年9丹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来往日益发展。1983年确立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四原则,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指针。因此A、B、C、D正确。
E项不属于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四原则的内容。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