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①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分)
②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4分)
③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
【答案】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分)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2分)
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2分)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4分)
【分析】本题考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第一问,结合材料1中孟德斯鸠的环境观。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他力图从客观的物质因素中去寻找各国人民性格、制度等等之所以存在差异的原因,对破除封建神学旧观念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夸大了地理气候条件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品性的作用,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了。
第二问,结合材料1和材料2。材料1是孟德斯鸠的环境观,材料2是恩格斯的环境观。孟德斯鸠的环境观是机械论的,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恩格斯的环境观是辩证法的,他主张环境和人类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人类。人类应全面掌握社会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改造自然。
第三问,回答的关键是抓住环境和人类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一方面人类改造自然,占有自然,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有双重影响。恩格斯所说的“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是告诫人类要全面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
30.下列是有关1994-1995年美国插手国共谈判的材料:(10分)
材料1
1944年11月10日,毛泽东与赫尔利最后达成的《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GCD协定》内容如下: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GCD应共同工作,统一中国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二、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无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并颁布及实行用以改革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民主政策。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
三、联合国民政府应拥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建立民有、民享、民治之政府的原则。联合国民政府应实行用以促进进步与民主的政策……
四、所有抗日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国民政府及其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应为这个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由联合国得来的物资应被公平分配。
五、中国联合国民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GCD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
摘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材料2
这一协定(见材料1)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GCD和中国人民八年来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
摘自1944年11月10日毛泽东致罗斯福函
材料3
蒋介石明白告诉赫尔利:承认这一协定,将意味着他和他的党完全失败,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GCD控制政府。
摘自《美国对外关系,1944,中国卷》
材料4
11月21日,国民党方面又另行提出了一个三条反建议,由赫尔利转给周恩来同志。它的要点:一、国民政府允许将中共军队加以改编,此后,承认中共为合法政党;二、中共应竭诚拥护国民政府,将其一切军队移交国民政府军委会统辖,国民政府指派中共将领以委员资格参加军委会;三、国民政府之目标为实现三民主义之国家。
摘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材料5
在武装的政党和军阀强大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时候,中国是不能有政治统一的。美国方面曾过分估计了后者那些力量,而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重庆的国民政府。蒋介石并无法西斯心理,他正在为了他的国家走向民主政府,那是他的事业的目标。美国已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的政府,并且在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支持它,但并不曾支持任何军阀或武装的政党。在该国有强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武装力量的时候,一个自由的、团结的和民主的中国总不能在这次战争中出现。
摘自1945年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五点协定的关键所在。(2分)
(2)参照材料1、2、3,如何理解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协定的截然不同的评价。(3分)
(3)比较材料4与材料1,指出国民党三点反建议的要害。(1分)
(4)指出材料5中赫尔利对中国国共两党的看法,并阐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及这一政策造成的后果。(4分)
【答案】
(1)关键是必须改组现存的国民党政府,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所有军队都应遵守与执行联合政府及其联合军委会的命令。(2分)
(2)毛泽东肯定这一协定,因为协定体现了抗战以来中国GCD一贯追求的抗日和民主的目标,这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人民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蒋介石认为承认这一协定就是他的失败,因为这一协定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3分)
(3)要害是让GCD交出军队,接受国民党的“招安”。(1分)
(4)粉饰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美化蒋介石和他的政府正在“走向民主”;诬蔑中国GCD是“抗拒政府”的“武装的政党和军阀”,是建立“自由”、“民主”中国的障碍。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加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4分)
【分析】本题考点: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GCD及美国三方面围绕中国命运的争论。
第一问,结合材料1中的“改组”“现在的国民政府”为“联合国民政府”,以及“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联合军事委员会”、“所有”军队“应遵守与执行”“命令”等关键词。
第二问,联系中国GCD坚持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实现全面抗战路线等主张,同时联系蒋介石在抗战时期坚持独裁、反共立场,并将它们与材料1、2、3相对照。
第三问,将材料4中“三条反建议”与材料1中的相关内容相比较,不难发现其实质和要害;
第四问,从材料5中可以看出赫尔利粉饰蒋介石国民党、诬蔑GCD的态度与看法。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