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答案要点】
(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
①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②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也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中带领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时期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实际工作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②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为党的事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
④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7.【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二产业,即资源型企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产业投资过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具体地讲,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①“十五”期间,资源型企业、行业即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②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③“十一五”期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④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
⑤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支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第二,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核心,努力实现单位产值的群耗指标;
第三,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型经济;
第四,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综合运用各种创新、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节约资源;
第五,加快转变经济发模式,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发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