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近年来,我国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原来的各种考评体系进行反思,并且提出了“绿色指标”等新的考评概念、考评体系。请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实践环节及其程序的观点分析考评体系。
35.根据材料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是资源短缺,煤、油、电、运高度紧张,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等资源性企业、行业和高耗材行业发展过快、过热,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比例失调、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36.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GCD。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
——摘自毛泽东《〈GCD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材料2】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
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
(2)新时期如何搞好这个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7.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一些地方用地粗放、浪费,土地承载压力空前突出。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4,谈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和措施。
(4)根据全部材料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上海合作组织。
选做题Ⅱ: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