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
6.【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为单位来确定的。
7.【答案】D
【解析】正确掌握劳动资料的概念,要把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概念区别开来。
8.【答案】A
【解析】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是外在的,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B
【解析】这是温家宝对《建议》说明中的提法。
16.【答案】C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CD
18.【答案】ABD
19.【答案】ABCD
20.【答案】ABCD
21.【答案】ACD
【解析】本题是考查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与形成。考生在回答本题时,应该联想到这些知识点,比如,级差地租的产生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正是这种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而不像工业那样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绝对地租的含义,即因土地私有权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由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
22.【答案】ABD
【解析】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在当代,少数经济实力强大国家的纸币,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职能。贵金属不可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任何一个国家的纸币(包括少数强大国家的纸币)也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所以,C不选。
23.【答案】ACD
【解析】2006年考试大纲对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决策机制是关于商品生产者做出决策,不属于市场机制的内容,所以B不选。
24.【答案】ABCD
25.【答案】ABCD
26.【答案】BC
27.【答案】ABCD
28.【答案】AC
29.【答案】AB
30.【答案】ABC
31.【答案】ABCD
32.【答案】BD
33.【答案】ABCD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