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出题分两块,一块是心理学理论,另外一块是心理学研究方法。就理论来讲一共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我在复习中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彭老师的那本书大概看了10遍左右,用这本书去统整其他的几本书。在方法课的复习上统计是基础,对于我来说本科学的是教育,所以对于这些数理统计非常陌生,就需要一步一步重头学起,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这本书弄懂,课后的每道题我都认真的做,并且不止一遍的做,直到再遇到这样的题,我立马就能反应出来。
在统计的基础上可以去看实验设计了,实验设计还可以参考一下《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上面的优秀的实验报告,因为每一年几乎都会出实验设计的题。至于测量,把握好四个主要的内容,信度、效度、测验、标准化测验。测量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本上看一遍书就差不多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北师的书比较多,我04年考的时候是11本书,现在变成8本依然不少,北师出题是很注重基础理论的考查,基本的研究能力的考查,这儿有几个小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算作是一种学习策略。
第一是在看书的同时可以做一些笔记。按照自己的习惯整理思维,语言通常是让你的思维更理顺更系统化,是思维的外壳。第二,可以把基础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写在书上的右上角,每一页书涉及到这个理论,你可以把概念、名词或者理论写在上面,这样你翻书的时候可以先看右上角的名词去考自己,如果不会可以看下面书的解释,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基本上一天就可以这样翻书“翻”一到两遍。第三,可以找一个研友和你考共同的专业,我考研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我们俩会每天给对方出一道题,看看从对方的角度是怎么理解这些知识的。出题之后做答,彼此看一下对方的答案。考研的路上有一个朋友相支持可以增添很多的信心和勇气。
张海静: 我跟大家说一下我的数学的复习方法,因为数学是我的强项,考研的时候也是信心最足的一门。数学的复习就顺序而言应该先是课本,然后是分析历年真题,最后是不停的做模拟题。看课本是打基础,分析真题是把握方向,做模拟题是掌握技巧。看课本并不是说粗略的过一遍,而是应该非常详细的过一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我觉得一开始就打下一个扎实的基本功,比以后发现问题再回头看课本要好得多。
考试的时候做题一般心理会比较紧张或者精神难以集中,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做题非常熟练,见的题型非常广就能稳住阵脚,把自己的水平发挥水分。反之如果你做题不够熟练,而且见的题型比较少就可能发挥不好。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这个学期一定要坚持多做题,舍得在数学上花时间,做不同老师编的模拟题,在做模拟题的时候要计算好时间,争取在两个或两个半小时之内做完。做完之后要仔细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然后进行归纳。这样做了几次以后就可以让自己在考试的时候一点都不感到紧张。
马骏: 我是跨专业考研,所以我在传播学理论上下的功夫是最多的。在读一些概论性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找到的和传播学有关的所有的评论我都进行了阅读。这里要推荐的是人民大学出版的《新闻与传播》这本杂志,上面有很多关于一些理论的思考,一些理论的发展,可以借鉴到主观题的答题当中。另外在梳理知识脉络的时候,我选择运用知识卡片,将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最基本的名词解释,综合一些书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记录下来。在最后的复习时可以通过知识卡片来帮助记忆,进行强化记忆。另外因为是跨专业,所以我没有一些传播学方面的笔记,我在网络上搜索到很多这方面的笔记,所以建议大家上网查一查。在各校的考试试题当中比如复旦、人大、北大、清华的考试试题中,可以进行相互补充和思考。每个学校对于各种理论都会有自己的命题思路,可以相互借鉴,运用到考试的答题当中。我觉得看各校的考试试题,除了给自己一些针对性的思考锻炼以外,还可以查漏补缺,了解自己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未把握的,然后再回头看书,这样才有的放矢。
再就是对于一些媒介的热点问题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比如说关于木子美问题,关于任何的一些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对于新闻传播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 下面我们回答一些网友的提问。
网友: 北大的金融难不难考,专业课的资料在哪里找?
张海静: 就难不难考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因人而异,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些比例,大家自我权衡。05年光华金融的报考人数是726人,招生人数是50人,基本上17/1。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到北京大学光学管理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进入研究生主页,去找招生信息上面就可以找到具体的新的招生人数以及参考书目。06年的招生人数有所变动,由05年的50人缩招到26人。所以应该说难度是加大了。05年以前都是官方提供试卷的出售,但是05年开始光华不再出售专业课试题,但是这些试题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就是www.jsmer.net,在这个网页上可以找到历年的考研专业课真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网友: 我的词汇比较差,英语阅读基本看不懂,怎么办?
陈岫青: 阅读肯定会碰到一些生词,如果是个别生词看不懂的话没有关系,甚至一句话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可以先跳过去。考试题目不会考查到每一句话的理解,但是对整篇文章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基本内容要能够理解,所以如果是词汇比较差,基本看不懂的话,那现在还是需要扩大词汇量。但是不要用一本背单词的书来扩大词汇量,而是要从阅读中背单词。就是阅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些常见的词会反复出现,在句子当中把这些词记住,还有题目当中有时候会问到一些观点,整篇文章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观点怎么样,会有一些常用的词儿比如说“客观的、主观的”或者“很乐观、很悲观”之类的词儿一定要记住,如果是题目看不懂的话肯定选不对。
马骏: 我本科也是学英语的,所以我也会一些建议。虽然我没有系统的背过词汇,但是我觉得考研之前使用一本词汇书是必要的。我同学推荐用的是星火词汇系列,上面有比较常用的一些词,如果基本单词都不会,阅读肯定会很困难,所以在记忆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就可以排除完全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了。然后就是在阅读过程当中进行一定的积累,一定要勤,要注意不认识的词一定要查出来,毕竟现在时间还可以。阅读要精做,我建议是把历年真题反复的做,对于上面频繁出现的一些词汇做到理解。这样在做其他阅读当中也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
网友: 要考研应该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比较好?
马骏: 你如果是很强的人选择从现在开始复习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基础比较薄弱,因为考研的时间托的太长会很疲惫也很容易懈怠,我觉得不要太长,半年时间做突击复习基本合适。但是这半年当中一定要做到心无旁物,清心寡欲,我是做灭绝师太过来的。
池培莲: 如果你是跨专业又是跨学校又想考的很好那么建议从3月份开始复习。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准备。
网友: 好象看到总分高的数学都很好,所以想请教一下怎么复习数学能达到135分以前,我目前在看复习指南感觉进度很慢,而且例题自己很多第一次做,不看参考答案是做不出来的,我有点担心。
张海静: 关于学数学的具体方法我前面已经讲了一些,主要是重视基础,在重视基础的基础之上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就你个人而言,我认为你现在肯定是做陈文登复习指南的第一遍,这本书最好是做两遍。做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到很多题很陌生,想到它的思路和答案差的很远大,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不要有心理压力,一定要坚持,把整本的所有题目都要硬着头皮做下来,然后提高效率开始第二遍复习。
当你把第一遍复习完了以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实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不要着急,这只是一个过程。
网友: 请问北大新闻专业的题难吗?主观题多吗?回答新闻主观题有什么技巧吗?
马骏: 可以说整个考试都是主观题,传播理论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名词解释、然后是简答,再是论述。整个的难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好说。我觉得不能单纯说新闻主观题应该怎么答这和答政治题是两码事,不是你知道哪些原理写上去就OK了。对于简答题和名词解释可能了解基础理论然后变成自己的话,能够阐述出来就足够了。比如说问到“什么是五大物流或者什么是媒介帝国主义的时候”这些很单纯的问题,没有太多知识描述性的问题,将你阅读过的理论写出来就差不多。但是对于论述题,我觉得需要运用自己的综合涉猎,加进自己的立场进行阐述。比如今年有道题目是论述张艺谋的文化工业,首先得清楚文化工业的具体含义,然后必须清楚张艺谋最近拍了一些什么片子,这些片子的艺术水准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批量生产的一种文化产品还是具有一定艺术鉴赏力的一些艺术品。在两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语言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像写作文似的。这不仅仅是背记知识然后反馈出来的方式,它是一种深层次的逻辑思考。要求的是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当然了在答题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做到条理清晰,比如回答简答题时能罗列出一、二、三点这样会显得更有层次一些。
网友: 我想考心理学方向,不知道北大心理学和北师大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池培莲: 师大的心理学偏重于发展与教育方向,北大的心理学更偏重于基础与认知方向。
网友: 北师大心理学认知所既然已经与心理学院分开独立招生了,今年心理学院的考题还会涉及认知方面的,甚至还会成为重点吗?
池培莲: 我个人认为,认知是心理学现在的热门领域,无论是哪个方向比如说发展与教育方向,其中也有对认知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应该是所有专业课的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师大每年出题的老师是不同的,但都很注重基础的理论,我不敢确定它是否还会成为重点,但一定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题。
网友: 政治到现在还没有开始看,还有希望,政治怎么学最快?
陈岫青: 我觉得政治是比较容易突击的科目,现在开始看完全来得及,要从基础开始抓,先花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把基础理论部分仔细的阅读一遍,并做一些相关的各个章节的题目,可以用刚才大家都推荐过的《红宝书》,然后在第二个阶段可以做一些分章节的模拟题,查缺补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再次阅读理论。第三个阶段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要做整套的模拟题,并且背诵时事,特别要注意的是时政部分不但要了解新闻头条,更重要的是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来答主观题。最后还可以上一下考研政治班,可以事半功倍,老师会给很多建议。
网友: 请问马骏同学,北大的新闻传播专业考试很注重北大讲的专业课呢?我是否有必要重点复习北大专业课笔记。
马骏: 如果你能弄到北大的本科笔记那么找来看一看老师所讲的重点也是有帮助的。我曾经看过李昆老师所讲的《传播学理论》的笔记,对于我归纳知识的重点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我觉得学习专业课主要是自己的思路比较重要。在通过网络了解一些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后,自己整理思路、自己把书读薄可能会更有益一些。
网友: 北师大心理学的师姐,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很古老的实验,(不好意思自认为),像涉及物理方面的视觉、听觉实验,还是考查的重点吗?
张海静: 就我的复习经验来看,实验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一是实验设计,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论,至于后边的具体的听觉、视觉方面的实验,可以注重一下无关变量的控制,以及视觉和听觉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补充。
网友: 我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想考北师大的汉语文字方向,请师姐给一些具体建议,看哪些书本?哪些章节是重点?
陈岫青: 北师大的考题很注重自己的观点,所以外校的学生考的话一定要首先阅读北师大老师出的参考书。比如说《语言学》,北师大用的是岑运强老师编的《语言学概论》,他是用语言学史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与其他学校用的书很不一样。所以我建议跨校考生一定要重点把握这本书。在北京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北师大文学院本科旁听,老师会补充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对考研也很有帮助。就重点章节来看,每年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一些基本理论是一定要把握好的。像古汉语就是通论部分是重点,现代汉语是语法词汇部分,语言学是语法、语音部分。
网友: 请问师姐如何处理好考研工作或者有出国机会这三方面之间的矛盾呢?我只是想在这当中选择适合我的。
池培莲: 在考研过程中我也面临过这样的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当时也有留校的机会,但是这个时候我想最重要的是你问一问自己,你自己心里面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要走的是哪一条路。有时候我们经常处于这种两难境地,没有完全的好也没有完全的不好,漫长的灰色地带让我们会做最痛苦的选择。你是想选择走一条学术之路还是想到社会上去赶拼一番,你过安静的校园生活还是想投入到热闹的生活中去这是你的选择,想说的最后一句话选择了就不后悔,每走一条路,走哪一条路都会很好的,只要你努力。
陈岫青: 我是2003年毕业的,当时选择的是就业,但是在工作一年以后我又选择了考研,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想考研的话,最好是直接考,因为辞职以后再考压力真的会很大。
张海静: 就考研和出国而言,在做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抱着一种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再去选择一条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道路。大家对方向的选择一定要做的尽量早一些,避免耽误时间、耽误精力,影响结果。就考研和工作是否可以同时进行而言,这个问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我认识的人当中有因为找工作而没有考上研究生,也有找到工作而考上研究生,这取决于你是不是能把两件事儿做的很好又互不干扰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可以在考研当中也参加几场面试,投一些简历。如果你是一心只能一用,建议你最好还是专一的,毕竟现在考研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
网友: 请问在考研最后阶段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池培莲: 考研的过程的确是一个考心的过程。我的心态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把最坏的结果想出来,考不上,还没找到工作,自己想一下,有这样的结果你能不能承受,会不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如果能接受你就坚定的选择一条路,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准备。记得考研的时候看过一句话:“考研是我生命的底线”。当时很受感动,选择了就一直去做。无论结果好坏,尽力了就好。当你心里实在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倾诉一下,可以找最能够给你安慰的人比如说父母或者你最尊敬的人给你一些安慰。
网友: 我是自考工商管理本科,但是进行了几年地质专业,现在想考浙江大学环测系的研究生,各位有什么建议呢?
张海静: 对于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研,我认为专业课方面是最大的瓶颈。在你基础课不拉分的基础上,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首先是要找到浙江大学这个专业的指定教材,最好是能够找到已经上了这个专业的一些师兄、师姐了解一下信息。我认为考研不需要很多内幕信息,但是同时发现很多人要吃信息不对称的亏,尤其是在专业课方面信息还是比较重要的,还是要找一些师兄、师姐问一些重点或者需要看哪些指定教材之外的书还有复习进度之类的安排。
马骏: 不要因为自己自考生的身份太过的贬低自己,然后把你的敌人想象的特别强大。其实我觉得考研的过程把专业课,把每份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了,最后结果一定会好的。
网友: 请各位师姐介绍一下自己专业的自费和公费的比例情况,如何成为一个公费生?
马骏: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去年有20个公费名额,10个自费可以是在北京上,另外有50人是在深圳。今年招生人数有所缩小。
池培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