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痉挛,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的畸形。
1.病因多为臀位产、产伤及牵拉等因素,导致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机化、挛缩所致;还有子宫内、外感染、遗传、动静脉栓塞而致肌肉坏死等。
2.临床表现
(1)婴儿出生后,一侧胸锁乳突肌即有肿块,不易辨认。
(2)10天~2周,肿块变硬,不活动,呈梭形。
(3)5个月~8个月,肿块逐渐消退,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牵拉枕部并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
(4)1岁左右,斜颈畸形可变明显,头向一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
(5)畸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脸部发育不对称,脊柱侧凸,头部活动受限。
3.治疗
(1)手法矫正治疗适用于<1岁的婴儿。
(2)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的患儿。手术方法为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后头放矫正位,头颈胸石膏固定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其病因未明。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1倍,双侧者少见
|
先髋站立前期 |
先髋脱位期 |
临床表现
|
①婴幼儿症状不明显 ②患肢缩短、活动受限 ③髋关节屈曲状、不能伸直 ④会阴部增宽、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⑤牵拉患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 |
开始行走时间较正常小儿晚 单侧髋脱——患儿跛行 双侧髋脱——臀部后耸、腰部前凸、鸭行步态 |
体格检查
|
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 Galeazzi征或Allis征阳性 Ortolani试验阳性:诊断为先髋 Barlow试验阳性:诊断为不稳定髋 弹进弹出试验不适合>3月的婴幼儿 |
打气筒征(+) 单足站立试验(+) |
X线检查 |
3个月后进行 |
可了解脱位程度及性质 |
治疗
|
1岁以内使用带蹬吊带法6~9月
|
1—3岁轻症者——带蹬吊带法 1—3岁重症者——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4岁——salfer骨盆截骨术或加股骨旋转截骨术 成年男性——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