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并发症 |
发生率 |
发生时间 |
临床特点 |
乳头肌 |
50% |
二尖瓣乳头肌缺血坏死,导致脱垂和关闭不全 | |
心脏破裂 |
少见 |
1周内 |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偶为室间隔破裂。胸骨左缘3~4肋间出现响亮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可急性死亡,也可为亚急性,而存活数月 |
栓塞 |
1%~6% |
1~2周 |
多为左室壁血栓脱落栓塞脑、肾、脾等动脉 |
室壁瘤 |
5%~20% |
多见于左心室。可见左侧心界扩大,收缩期杂音,心音减弱,sT段抬高 | |
心梗后 |
10% |
数周~数月 |
心梗后出现,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
10.治疗
(1)监护和一般治疗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
(2)解除疼痛 可用杜冷丁、可待因、硝酸甘油等。心肌再灌注可以极有效地解除疼痛。
(3)介入治疗(PCI)
再灌注心肌应在起病3~6小时内,最多12小时内进行,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对于梗死后心肌重塑、改善预后都有利
①直接PTCA适应证为:sT段抬高和新出现左束支阻滞的心梗;sT段抬高的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无sT段抬高的心梗,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
但应注意:发病12小时以上不宦施行介入治疗;不宜对非梗死相关的动脉施行介入治疗;有心源性休克者宜先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待血压稳定后再行介入治疗。
②支架置人术效果优于直接PTCA。
③补救PCI溶栓治疗后,如胸痛明显,sT段无明显降低,应行冠脉造影,如相关动脉未通,宜行补救PCL。
(4)溶栓疗法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者,如无禁忌证应立即行本治疗。
适应证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急性心梗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12h,患若年龄<75岁。
②ST段显著抬高的心梗患者年龄>75岁,可慎重进行。
③ST段抬高的心梗,发病时间已达12~24h,但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
禁忌证
①出血性脑卒中史。
②颅内肿瘤。
③可疑为主动脉夹层。
④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外科大手术、创伤史等。
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rt-PA静脉滴注或冠脉注射。
(5)紧急主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介入失败、溶栓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者。
(6)消除心律失常
①室速——利多卡因。
②室速药物无效——同步直流电除颤。
③室颤、持续多形室速——非同步或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复律。
④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
⑤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血流动力学障碍——人工起搏。
⑥室上速用洋地黄、维拉帕米无效者——同步直流电转复。
(7)治疗心衰急性心梗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右室梗死者慎用利尿剂。
(8)抗凝治疗一般在溶栓治疗之后,很少单独应用,可先用肝素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值2倍左右,继而口服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
(9)右室梗死的处理右室梗死多伴右心衰、低m压,无左心褒时可补充血容量。慎用利尿剂。
(10)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处理NSTEMl其住院期病死率较低,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较高。NSTEMl多为非Q波性,不宜溶栓治疗。低危组以阿司匹林、肝素治疗为主;中危组除危组以介入治疗为主。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