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2~5版内科学所用名称,如卧位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等,已被6、7版内科学弃用。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外,目前将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
2.临床特点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类似,但有以下特点:
①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发作频率、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变化,硝酸甘油作用减弱,考试大。
②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
③休息状态下或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④发作时sT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3.治疗
(1)缓解疼痛 硝酸甘油疗效差。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疗效不佳或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合并低血压)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常可控制发作。合并低血压者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疗效最好。
(2)抗栓、抗凝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其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梗发展,考试大祝你成功。
(3)介入治疗 对个别病情极端严重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