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
|
第一度房室阻滞 |
第二度I型房室阻滞 |
第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
第三度房室阻滞 |
病因 |
正常人或运动员 |
多为功能性 |
多属器质性病变 |
器质性病变 |
阻滞 |
任何部位的传导 缓慢均可导致 |
房室结(多见) 希氏束近端(少见) |
房室结 希氏束远端或束支 |
希氏束及其近邻 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 |
预后 |
预后好 |
预后好 |
预后差 |
预后差 |
ECG
特点 |
①P-R间期>0.20s ②每个P波后均随QRS波 |
①P-R进行性延长;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正常P-P 2倍 ②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2或5:4 ③QRS正常 |
①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 ②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1或4:1 ③QRs正常或畸形 |
①完全阻滞房室各自独立 ②P波与QRS无关PR间期不固定 ③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④QRS正常或增宽 |
临表 |
无症状 |
可致心悸、心搏脱漏 |
可致心悸、心搏脱漏 |
心绞痛、晕厥、心衰 |
治疗 |
无需治疗 |
无需治疗 |
①心室率显著缓慢,并有症状者给予起搏治疗 ②阿托品适用于阻滞部位在房室结者 ③异丙基肾上腺素适用任何部位阻滞 |
预激综合征 又称WPW综合征。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表现。其解剖学基础是房室旁路(Kent束),其他还有房希氏束、结室纤维、分支室纤维。
1.病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人群中发病率0.15%。患者常无其他心脏病,先心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尖瓣脱垂、心肌病可并发WPW综合征。
2.临床表现
(1)本身无症状。
(2)有预激者,心动过速可为房室折返性过速(80%)、房颤(15%~30%)、房扑(5%)。
(3)可导致心衰、低血压、死亡。
3.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心搏的P-R间期<0.12s;
②某些导联的QRS波群>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delta波),终末部分正常;
③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为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5.治疗
(1)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WPW综合征发作正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无效者,首选腺苷或维拉帕米注射,也可选用普罗帕酮。禁用洋地黄。
(3)伴房扑、房颤者立即行电复律治疗。药物治疗可选用普鲁卡因胺或普罗帕酮。
(4)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