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根据自身各种情况报志愿全分析
来源:优易学  2008-3-14 10:06:13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全站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4、正确对待与利用考分。考分出来了、确定了、知道了,不是大功告成,而是才开始,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与利用的问题?

  (1)、高考录取与否全在于考分高低,这个看法对吗?

  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唯分数论”的想法,这很显然是不全对的。这是因为考生和家长并不知道(不懂)或者是忽略了我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所致。我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是什么?我国招生录取的基本政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仅凭考分进行志愿填报,很有可能是功败垂成。因为,虽然高考考分在招生录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绝不是不可变化的唯一作用与唯一因素。举例来说,①、有2位考生,一位是600分,一位是590分,考分相差10分,但那位低10分的考生因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非常优秀,可以加20分投档,如果同报一所学校,而所报学校调档线为601分,则获得加20分投档的考生被省招生办投档到所报学校,而仅靠考分的考生则未能投档到所报学校;如果2位考生同时被省招生办投档到所报学校,可这所学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非常看重,那么同样很有可能的是,考分低的考生因获得加20分被所报学校录取,而仅靠考分高的考生则很有可能未被录取。②、有2位考生考分相差10分,一起被投档到所报学校,但考分低的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完全合格,而考分高的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是“合格受限”,可他又恰恰填报了被受限制的专业,这样一来,其结果肯定是“考分高而合格受限”的被退档;“考分低完全合格”的如其他条件也符合学校要求,则肯定被录取。由此看来,不再会有人进入“高考录取与否全在于考分高低”的误区了吧!

  (2)、只习惯看总分,也就是绝对分数,而不习惯看或不知道看相对分数。

  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他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举例来说,此(今年)600分与彼(去年)600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2004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仅为474分,而2007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则为528分;2004年的600分可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2007年的600分则只可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595分)、中央财经大学(录取59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590分)等等,很明显下降了几个档次。

  绝对总分不具有可比性,那么如何看相对分数呢?看什么相对分数呢?这里先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两线差”。“两线差”就是每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由于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已经综合考虑了本省(市区)当年的招生计划总数、考生成绩、考生排名等因素,因此,他的可比性就非常强,同时“两线差”也是判断考生相对位置一个很好的参考办法。按照上面的举例,2007年在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线差”是77分;中央财经大学的“两线差”是74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线差”是72分……

  (3)、看相对分数也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

  看相对分数,如果仅看一年,体现不了相对分数的很强的可比作用,因为绝对总分在当年也是具有可比性的,只不过是到了下一年问题才显现出来(当然,看其他数据也必须至少看三年)。举例来说,2003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13分,2004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90分,那么2003年的600分,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外,其他全部可报;可是2004年的600分就不是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了,而是第一批次中所有的名校、重点校,即录取分数稍高一点的全都不能报,能报的只是录取分数线在第一批次线附近的高校。如果假定这两年均有600分录取的高校,虽然绝对总分均是600分,那么某校2003年的两线差为87分,而某校2004年的两线差为10分,一目了然,这是其一。其二,某一年的录取分数往往带有偶然性,而且有些高校在有的省市存在着“大小年”或“三角年”的现象。所以仅凭一年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对于相对分数也是如此。其三,说看相对分数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还在于只看一年,是根本看不出学校录取的任何变化,如果多看几年,就可以从中分析学校录取的变化或变化趋势。其四,说看相对分数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还在于有一些学校在录取时存在着“大小年”或者“三角年”(笔者自创的名词)的现象,如果多看几年,把握就会大得多。

  再举一例来说,2007年河北省有位袁**的考生,高考考分高达646分,因为受西安交通大学的招生宣传影响,第一志愿填报了西安交大,结果以3分之差落选,铸成了终身遗憾。如果袁**不受外界单方面影响,而是自己掌握志愿填报的方法,利用几年的相对分数比较、预测一下,可能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请看:

  西安交大2007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的两线差为62分(649—587=62);

  2006年的两线差为54分(631—577=54); 2005年的两线差为54分(605—551=54);2004年的两线差为22分(612—590=22); 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571—513=58);

  在进行分析之前,再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自分差。自分差就是考生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当年所划定的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这位2007年河北省考生袁**的自分差是59分(646—587=59);而西安交大2006年和2005年在河北省理工类录取分的两线差均为54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河北考生袁**的自分差比西安交大两线差仅高出5分,稍有经验的考生和家长都会知道,高考招生录取中的“变数”有时是很大的,仅高出5分的余量不是很大,在仅高出5分的面前,任何学校任何招生老师的承诺录取都将是苍白无力的、不会兑现的。如果再看一看西安交大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仅低于考生袁**的自分差1分,心中就会更有数了。西安交大2003年的两线差为58分,很有可能是2003年以前的几年在高位累积后冲高的结果;那么西安交大2005年和2006年在高位(54分)累积后,会不会在2007年冲高呢?如果冲高5分的余量显然是不够的。不幸的结果就是如此。

  通过上述介绍,考生和家长对“自分差”与“两线差”在初选学校时的作用有所了解,现明确如下:一般来说,凡“自分差”小于“两线差”(特殊情况除外)的均应予以舍弃;只有当“自分差”大于“两线差”的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预测。这实际上是“海选”学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文章页课程列表页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高考文章页底部广告位

热点资讯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