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和从容”的心态选择专业
来源:优易学  2008-5-21 17:18:34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全站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走向大众化的大学,其本身也是一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生产的主导性和战略性部门。它除了为社会提供具有多元化通识文化素养的公民这个基本教育使命外,还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培养和提供专门人才(或曰“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职业责任和行业任务。因此,上大学还有一个选专业的问题,有一层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准备专业技能的重大意义在其中。

  大学里的专业设置与未来社会职业需要并不是一一对口的,而是有交错甚至是相互拧巴的关系。大学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职业选择应该是两码事,除非将来从事的就是纯学术或科学研究工作,否则很难将二者完全一一对应起来。在选专业时要特别注意,既不能不顾将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盲目选专业,也不能将选专业与选职业机械等同起来,这两种倾向都是有害无益的。鉴于此,我认为,考生在选专业时,完全没必要像有些专家指导的那样,把事情看得太沉重乃至紧张得神经兮兮,应该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冷眼粗看,以大而化之的思想方法、动态权变的眼光前瞻性地思考自己将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只要大方向没错,具体选什么专业是无关紧要的。这里,我提出几条原则供考生参考:

  首先,选专业宜“粗”不宜“细”。

  既然专业与职业不是一一对应的,现在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识自我”,而将来的职业又要求“一专多能”,那么我们何必将自己早早锁定在一个非常狭窄的专业缝隙中不能自拔呢?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的专业技能其实不是先天的禀赋差异,而相当大程度上是后天专业化分工的结果,特别是20岁左右年龄段,正是具有很大可塑性的人生成长阶段。因此,在不明白自己基本个性倾向和兴趣特点的情况下,将心思急功近利地盲目用在将来远无法捕捉的具体职业选择上,以为一旦选定某个具体专业就决定了自己将来终生从事的职业,那肯定是会走火入魔的。因此,我建议考生在选专业时一定要“远距离、粗线条”,因为只有站得远一点儿,才能看清粗线条构成的学科体系轮廓,才能把握自己大的专业方向在哪里。特别是要坚定立足于自己的性格倾向、禀赋优势和兴趣触发点,也可以适当借助心理测验等辅助手段客观地研究一下自己,更主要的是在内心深处询问一下自己:究竟对什么样的学科发自内心地向往?提倡“粗看专业”,是让考生关注方向,将主要精力放在与自己兴趣吻合的专业方向上,只要战略方向不错一切就好办。

  其次,选专业要有动态权变眼光。

  所谓动态权变眼光不是让你去盲目赶时髦、追热点,而是劝导你超越急功近利的短视,从长远、战略和动态的层面上搞清楚哪些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哪些是时刻需要因情势调整而变的“变”。

  这里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基本层面的问题。从客观层面看,当今社会,文化时尚浪潮滚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旧专业、职业时时刻刻都在冷热交错,但无论如何变化,从“大历史”的时间尺度上看,万事万物在大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上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浪潮中,突然冒出了电子计算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一系列新兴电子类专业或职业来,于是乎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赶时髦地聚集在这样的“新”专业上,结果几年工夫这些专业就由“新”变“旧”、由“最时髦”变成“最冷门”,使很多学生陷于非常尴尬的就业困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技术变革的社会发展趋势,即电子并不是什么专业或职业特性,而是在网络数字化状态下各行各业、各类专业和职业都必不可少的技术平台,不会上网利用电子工具就像不会用锄头耕地、用机器制造产品一样,成为一种“功能性文盲”,连基本生活和工作都没法应付,更不要说从事什么专业或职业了。因此,我觉得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千万别像赶集似地盲目随大流、赶潮流,而应该将外在的专业和职业多变情景置于自己内在不变的核心价值观之中,深刻思考和把握具有持久不变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那些导致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原基点”或“旧根基”究竟在哪里,以及自己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什么。

  其三,选专业要有职业意识但不是为了就业而选专业。

  应该看到,职业意识缺失,为上学而上学,这是中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端。但是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仅靠大学教育这样一种孤立的阶段性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用力过猛还会适得其反,造成一系列扭曲和误导。近年来,很多大学都在没有改变计划经济式运作体制的情况下,刻意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才能正常实现的就业“新理念”、“新做法”,如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就业率督导下,一些大学在没有必要师资准备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办诸如工商管理、财经金融、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等以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新专业。

  还有很多大学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在技术操作层面指导学生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结果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将老师传授的某些面试技巧机械地运用到面试中,一到面试现场就观察四周,看看有没有老师所说的“潜藏玄机”,如需要扶正的倒地扫把、需要捡起来交给面试官的图钉类物件,等等。这种所谓“职业意识”、“就业技能训练”,有百害而无一利。鉴于此种情形,我提醒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在专业选择中,一定要树立具有更高境界、更为内在、更加健康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在明确未来职业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搞清楚自己最需要树立的职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最需要培养或训练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是什么,从而能够在将来上大学期间很好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训练,以及专业学习与职业准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圆满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责任编辑:虫虫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文章页课程列表页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高考文章页底部广告位

热点资讯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