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初春,北京干燥的空气,嘴唇已经裂了一个星期了,但大家都在坚持着,演练着即将到来的面试。我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清华MBA的学习将会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界最优秀的一批人。
因此,激烈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找到比你强的,也可以找到比你弱的,人们比拼的已不再是学识和经历,而是积淀这些之后的天分和性格。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但更让人兴奋的是能够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进步。几轮模拟面试之后,我已经感觉得到,许多年纪比我大,工龄比我长的人被我超越了,因为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我已经成为了群体中的强者。
3月21日,终于迎来了清华正式的面试。在个人面试阶段,考官先是问了我下围棋有什么感悟,随后便开始问我所在公司和部门的情况,在这一块问了好多问题,几乎占了我面试时间的3/4,而对一个工龄三年的考生,这里本不应是面试重点,让人奇怪。随后问了我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看法和毕业后的打算,我回答得都还不错。小组面试阶段,我们进行辩论,论题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方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可惜的是我抽的签是我方四人中最后一个发言,这个位置意味着我的发言不能重复前几个人说过那些最容易想到的观点,而必须要另辟蹊径、推陈出新。我做到了,举出了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强国的例子。随后我越战越勇,批驳了对方“成为世界工厂将在技术上受制于外商”的观点,指出“成为世界工厂将壮大中国的经济实力,从而自行开发先进技术”。我的这一观点让对方无力反击,最终使我方在辩论中占了上风。面试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虽然称不上完美,但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晚上的英文口语面试,我遇见了一个汉语拼音式的面试搭档,和他一起面试就把我发音好的优点显出来了,这下分数肯定要高了。带着喜悦,我走出了清华。
大战过后,人觉得很放松,能够体会到一种极度兴奋过后的极度平静。在回家的火车上,更能够感到这样的一种平静,平静得不愿说话,不愿思考,不愿入睡。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