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排序的操作是要产生一个与当前数据库文件记录排列顺序不同,面内容相同的文件。需要用户指明按哪些字段值的大小来排列记录的顺序,这个字段叫做关键字。
♥ 索引:索引文件可以实现排序文件的全部功能。而索引文件只对索引项排序并生成一个对应表。这样做即消除了大量数据的冗余,又提高了排序的速度;但因为索引产生的只是一个对应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库文件,所以索引文件是不能脱离原来的库文件而独立使用的。系统工程默认的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是.IDX
♥ 过程: 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问题往往要把它逐层细分成一个个简单问题去解决,第一个简单问题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处理模块,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完成。这段程序就叫做过程。
♥ 结构化程序设计:又称为结构程序设计,是当今程序设计的先进方法和工具。所谓结构化程序就是指仅仅使用三种基本控制(顺序、选择和重复)结构实现程序的设计方法。
♥ 编译:FOXBASE的程序一般按解释方式运行。这种方式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效率不高、运行速度不够快,更不能保密。FOXBASE还提供了一个程序编译器,可以对FOXBASE的目标程序。所谓编译就是对源程序进行预处理。生成目标程序的过程。
♥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
♥ 系统开发: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系统设计”。
♥ “由顶向下”开发原则: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逐步深入。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再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地发展系统。
♥ 生命周期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 类的继承机制: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念,因此子类可以继存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
♥ “CASE”: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 事务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描述数据来源、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存贮。
♥ 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是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它们向所描述系统输送数据,或接收所描述系统向其发出的数据。系统开发不能改变这些外部实体本身的结构和固有属性。
♥ 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是指与所描述的系统信息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载体,是各处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 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它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功能、外部项等成分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 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地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