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盐县教育部门在加快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推进均衡发展,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强领导,有力保障教育民生。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承担全县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对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等,集中统筹农村教育费附加100%,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同类学校的教师待遇和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一致,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城乡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平等的教育,有力地保障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强规划,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坚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步、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教育装备建设同步、各类基础教育同步推进的“三个同步”发展思路,全县100%的在职教师实现网络化办公管理;全县100%学校的理科教学仪器全部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全县100%的班级实现多媒体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教室,保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条件资源配置基本均衡,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区域内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三是强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各级各类名师381人,其中196人在农村学校任职。在开展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工程”、“领雁工程”等传统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顶岗培训与定期支教新模式,我县已有123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同时有102名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学习。建立七大城乡学校联动发展共同体,积极实施城乡名优教师短期互派交流、名优教师下校教育诊断等六项校际联动发展工作机制,深化城乡学校教师学习交流、师徒结对、挂职锻炼等支教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水平,在县域内形成了“合作共享、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动发展态势。
四是强服务,提升教育附加价值。发挥城乡公办学校解决新居民入学的主渠道作用,多年来,城乡公办学校接纳新居民子女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确保新居民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享受本地居民子女的同等待遇。积极实施教育券、营养餐和爱心午餐等扶贫帮困工程,实施营养餐工程合计205.9万元,惠及4637人,不断健全、完善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重视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充分发挥职成校优势,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共开设培训班102个,培训学员8556人,并有7277名学员取得了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的各类证书,为海盐社会经济发展和就地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