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根据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化、学校发展更均衡、学生就学更方便、接受教育更公平”的目标。为实现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全覆盖,教育系统在市规划局和主城各区规划分局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编制了《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方案》。
按照目前主城区常住人口约800万人,结合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200万人,居住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净增400万人左右。按照
为了更切合实际,经与市规划局、主城各区教委和规划分局共同调研、分析和研究,确定2013年至2017年阶段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目标任务约为500所。其中2013年竣工86所,2014-2017年每年建设100所左右。
为切实推进此项民生工程,市教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市教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基本建设的副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具体工作由基建后勤处承办。市发改委、财政、教育、城乡建设、国土房管、规划等部门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共同加强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在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和税费减免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方便和减免。
二是强化任务分解和月度进展通报。主城区政府是具体实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市级相关部门每年度任务分解到项目实施区,并定期对项目实施督促检查,同时要求每月向市教委上报项目进展情况。
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学规划建设机制。中小学幼儿园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其规划建设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市教委将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建设管理力度,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建设过程督导,力争完成每阶段建校任务,满足主城区城市化进程中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需求。同时,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目前市教委积极配合市规划局将《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修编为《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教育配置部分),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后,以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建后拆。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应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实事求是、集约教育用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不建豪华和超规模学校,以标准化学校和“六大功能室”为抓手,科学规划布局学校,盘活闲置教育资源,防止盲目撤并学校,学校与小区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小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城乡建设部门不予验收,国土房管部门不予批准销售和办理土地房屋权属证。对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确需调规的,必须经区县(自治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应坚持“先建后拆”原则,以确保中小学幼儿园过渡期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是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经费。加快推进中小学建设,确保行政区域内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教育配套费、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的收益,全部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开发商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进行捐赠、或建成中小学幼儿园后无偿移交当地政府办学,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基础教育的需求。
截止10月底,2013年的86所学校已竣工交付使用71所,占总学校数的82.56%;内外装修9所,占总学校数的10.47%;主体竣工拟进入装修4所,占总学校数的4.65%;在建2所,占总学校数的2.33%。目前,市教委正督促各区县加快施工进度,加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检查指导,确保明年春季全部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