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我省共承担了6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为确保高质量、高水准完成试点任务,我省认真谋划,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实施,目前,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部启动并扎实有序推进。一是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试点。结合实际,我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为落实《若干意见》,我省决定在全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体制改革中,我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城市办园体制,在农村建立和完善以公办和集体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办园体制。在工作重心上,重点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城市区和县城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切实做到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名园加新园”、“名园加弱园”、“名园加农园”、“名园加民园”的集团办园模式。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制定了《河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以及全省172个县(市、区)分年度规划目标,拟定了“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选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与各科实验用房、运动场地、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办学经费等办学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实化了试点方案。三是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试点。改革总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构建多种形式的农村职教办学模式,形成持续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主要措施有: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规范化建设,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校,努力建设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积极扩大招生范围,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往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在乡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原退伍军人、乡村基层干部等各类人员,努力拓宽职业教育服务面向;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紧密结合当地农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以传授实用技术为目标,加快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四是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注册制度改革试点。今年3月,我省先后起草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落实〈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行办法〉的意见(试行)》、《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实施意见》等两项改革的实施文件,并发至有关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征求意见。五是实施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改革试点。改革任务和目标是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新机制,解决好目前教师补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师资队伍建设历史性遗留问题。结合我省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目前已制定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改革措施:规范教师招聘主体。建立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招聘主体的管理体制和招聘机制,厘清教育行政部门与同级政府相关部门在教师招聘上的职责;规范中小学用人行为。明确要求被确定为改革试点的石家庄市、唐山市普通中小学校,补充新任教师均参加公开招聘,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师资。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试点。针对当前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制定《河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改革试点方案》,并确定将石家庄市和承德市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改革试点市。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体系,包括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度,中小学校长培训学籍管理、课程设置、考试考核等各类培训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建立培训机构的资质评估与准入制度,组建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络联盟;推进培训模式和方法创新。 二、努力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一是全面推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校安工程现场会精神,强化组织保障,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措施,紧紧围绕工程重点和时间节点,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投入工程资金159.85亿元,占三年规划总投资的53.49%。全省累计开工面积1603.05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732.19万平方米,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学校2039所。二是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到2013年底,全省新建幼儿园3253所,改扩建幼儿园5634所,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68%。同时,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和督查,健全和完善我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三是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今年3月,教育部与省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从今年开始至2020年,我省将分三个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到2012年底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到2015年底累计90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底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为此,省教育厅先后出台了《河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在农村继续推进农村学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标准化办学。力争年底前,80%的县(市)要完成农村学区建设工作。在城镇继续大力推广“四种模式”,切实缩小城市区校际差距。同时,继续做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工程。四是积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制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若干意见》,统筹高中教育阶段发展,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坚持以城市薄弱高中和农村普通高中建设为重点,缩小城乡之间普通高中差距。结合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校舍和理化生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卫生与艺术设施的建设与配备,2011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要建成开设必修模块所需的通用技术实验室。 三、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一是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制定“十二五”涉农专业培养规划,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推进城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广泛面向农村地区开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完善农业实训基地,提供专业教师培训和技术培训;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高质量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二是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改革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推进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涉农专业建设,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向涉农专业倾斜;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建立了校企一体办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计划和政策措施;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对接;遴选部分职业学校开展引企入校、进企办校试点;扶持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学校建设。明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责任,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上半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00人次。对应《行动计划》部署我省的改革试点任务。三是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重点造就一批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继续派出中职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重点组织开展22个专业、580名专业带头人培训。探索多渠道聘请企业、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制度。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结合骨干示范校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形式培训。四是加强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实施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项目;鼓励设区市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整合,优化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界限,建设资源共享、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职业教育园区,实行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 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是大力加强高校教学工作。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本科高校必须树立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召开了高校强势特色学科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6年来高校强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做法,深入研讨下一步我省高校强势特色(群)学科建设工作和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办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4所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工程教育试点。二是深入实施高校质量工程。大力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第五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滚动发展246门,总数达948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完成了河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评选省级教学名师50名,并推荐7名候选人参加国家教学名师评选。加强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学工作质量问卷调查、教学工作运行状态数据公示和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等三项制度,完成《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发展年度报告》。组织完成了6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加强国家、省高职实训基地遴选建设工作。 五、不断完善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一是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截至目前,省级已拨付新机制各项资金38.69亿元。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新的标准:小学生均455元,初中生均655元。中央补助资金169952万元和省级补助资金93215万元,已于春季开学前全部提前拨付到县,确保了学校开学后正常运转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今年春季学期全省共落实国家助学金19493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共计26.4万人,占现有普通高中在校生20.17%;继续加强完善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资助工作,下达高校国家助学金3.29亿元,春季学期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4万名。下达中职国家助学金3.66亿元,春季资助中职学生44.75万人;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下达中职免费资金2.44亿元,惠及中职学生28.6万名。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完善“以校为本”的师德建设机制,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调整优化教师教育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开展对中小学教师培养院校的资质认证工作,推进教师培养行为规范化。根据省级培训和“国培计划”考核绩效,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积极尝试建设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联合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积极推进我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从2011年开始,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展面向农村紧缺学科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2011年培养中学教师200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安排9个项目9640名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认真实施“国培计划”,开展三个大项六个子项目共计64150名教师的培训;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今年计划招聘3606名教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