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双带班”搞活一方经济中职实用科研让千亩荒山荒坡变成“金坡银坡”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11:27:38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河北省涉县地处深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农民长期不能摆脱贫困。然而,三重交村的农民杨味生这两年发了财,作为县职教中心“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头人”班的学员,学校指导他利用荒山种植耐旱的花椒,年产花椒4000公斤,一年纯收入几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80%的农民都利用荒山种了花椒,增加了收入。      农村职教有没有科研?要不要搞科研?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王晓飞认为,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决定了职校的科研应该做在实用科研上:寻找社会需求,结合资源实际,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科研。 目前,农村职教改革办学,突出实用科研,育人增收,在河北省已经形成气候。近年来,河北省改革农村职教办学模式,在办好校园内的职业教育的同时,面向从业农民开展系统的职业教育,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开办“双带班”,“送教下乡”,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农民学习、实训、生产都不耽误,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      涉县职教中心研究当地的产业布局,引进新的作物和品种,通过办学普及到生产前沿;学校研究当地土壤,引导农民从单一种粮到改种西红柿,每亩效益从1000元增加到1万元;学校研究资源环境,使长乐村以前的荒坡地现在变成了千亩葡萄园。日前,“双带班”已经发展到38个,学生2200多人。      针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把适宜的科技成果,通过教学转化为农民的实惠,是职业学校在“送教下乡”中的重要内容。灵寿县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但以前随意种采,质量差、规模小,县职教中心与中药材协会联办中草药种植与加工专业,培养种植示范户,推广“水平沟栽核桃,套种丹参,半坡栽知母,坡埂栽培金银花”的立体种植模式,使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坡银坡”。(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09月06日。记者:潘光)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