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民在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更好服务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11:26:22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2月28日,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出席会议并对2011年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成绩进行总结,对2012年教育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在谈到职业教育时,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十二五”涉农专业培养规划,重点扩大农业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高质量地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植一批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更好地服务“三农”、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刘教民指出,我省2009年开展送教下乡、实施“双带工程”,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以来,每年大体上招生10万人,目前已惠及全省近30万在乡从业农民。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双带工程”作为重要惠民工程,列入2010年冀发1号文件(《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列入2011年《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2010年这项改革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河北省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无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建立的县级职教中心模式,还是今天实施的“双带工程”,都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双带工程”被誉为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      刘教民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参与改革的学校一定要冷静客观地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改革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我们坚持的这项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优势,以送教下乡的方式,通过实施“双带工程”对在乡从业农民进行系统的涉农中等职业教育,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推进到现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面临的阻力非常大、矛盾和困难也很多。上级有关层面有争议,省内和教育部门内部也有不同认识,可以说全省职教战线在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还承担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创新就会有矛盾,有改革就会有不足、有争议,改革创新很难十全十美,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发展。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河北省“持证下田第一村”——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的农民兄弟,都是经过我省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人才,很大部分都接受过中职及涉农专业的教育培养;职业学校有很多学生,都是二次返校接受职业教育,就是想多学一技之长、多掌握就业创业本领。例如,张家口地区经营蔬菜大棚的农民学生,经过培训后一户一年可以增收两万块钱,学得好的一年增收十万、八万都没有问题。现在这项工作还有不足、还不够完善,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体制机制来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让这项改革惠及更多农民,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职成教处)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