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基层建设 创新育人模式我省深入开展百万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11:24:31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我省紧密配合省委基层建设年活动主题,着眼于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积极创新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分别于今年1月和7月启动了寒、暑假百万大学生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经过精心谋划和科学实施,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反响良好,活动成果丰厚。  一、精心组织实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得真知,基层是沃土。今年1月,我省在11所省属重点骨干高校启动2012年寒假“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合力推进,突出主题实践活动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部、省扶贫办、团省委五部门印发了《河北省大学生“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就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实践内容、调研选题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成立了全省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高校也均成立了活动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方案、科学组队、精选项目、充分对接,并明确由主管校领导带队深入到活动各个环节。各级相关部门领导还多次亲临实践地区指导工作,要求实践师生多了解、多贡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二是深入调研,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5支实践小分队的近400名实践活动师生克服天气寒冷、交通不便等困难,深入到环京津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县78个乡镇186个行政村的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和乡镇企业,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感受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切身体验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活动过程中,各实践小分队还纷纷组织农业技术下乡、医疗卫生下乡、法律知识下乡、教育帮扶、爱心助困等社会服务活动,加深了与当地群众的情感联系。三是及时总结成果,深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实践活动结束后,五部门及时组织召开了主题实践活动汇报会,总结交流了典型经验与做法,研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与建议。各实践小分队分别撰写出调研成果,形成了61篇具有较高质量和价值的调研报告,其中11篇调研报告已经呈报给省委领导参阅。这些调研报告,针对实践地区实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对策与参考。  二、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多方面社会效益。一是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充分体验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了解了河北基本省情,认清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了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动力;培养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升华了情感、接受了教育;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各高校通过这项活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找到了实践育人的新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为环京津扶贫开发和“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高校师生通过开展下乡送技术、送服务和政策宣讲、帮扶助困等活动,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带来了致富信息,引发了发展活力;加深了与当地群众的情感联系,拉近了与基层民众的距离。同时通过深入调研,收集到了来自基层的许多资料数据,形成了更符合农村实际、更符合省情的调研成果,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构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主题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我省积极构建活动长效机制,又于7月启动了暑期百万大学生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并决定把这项活动作为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长期坚持下去,深入推广。一是进一步确定参加活动的人员和地区范围。此次活动包括全省高校百万大学生和35岁以下青年教师。各高校明确1名校领导负责,组建由1名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1名相关学科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带队、4-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同时,各高校还采取“1+2+1”模式确定实践地点,即1所高校,以对口帮扶的2个行政村为核心,辐射全县,力争达到全省高校在全省163个县(市、区)5010个村的帮扶全覆盖。各高校还要把未编入实践小分队的其他学生和教师组织起来,在其家庭所在地附近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二是进一步明确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各实践小分队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下乡、送法下乡和农村义诊活动,扎扎实实服务群众;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集中安排一次走访慰问,把温暖与关怀送到贫困家庭;参与幸福乡村建设,对照建设幸福乡村总目标,围绕“房、水、路、电、讯、文、教、医、保、服”等十个重点,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同时,各小分队还将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完成“五个一作业”,即为实践村举办一次“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宣讲报告,建设一面新农村文化墙,组织一场专家义诊(或法律咨询),奉献一台文艺演出和给适龄青少年学生作一次义务家教辅导。三是进一步形成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机制。为确保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我省已经成立了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高校与实践地对接,督导检查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各市也按照省里模式,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帮助各高校做好与其实践地点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并为各高校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各高校也为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提供经费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