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作为我省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目前,该校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鹰普(中国)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家国内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成了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今年8月起,首批卓越试点班的本科生已进驻各大企业,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学习实践,此举标志着燕山大学“卓越计划”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深入实施阶段。 明确培养标准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自学校启动“卓越计划”以来,三个试点专业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积极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标准。每个标准从“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效沟通与交流”等六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尽可能落实到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课程为载体,以学时为保障,从而达到人才培养标准。 建立培养矩阵是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保证。培养矩阵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纵坐标,以教学环节为横坐标的双向矩阵。培养标准是通过培养矩阵来实现的。学校经过前期的研讨和论证,对理论课、实验课、实践实习等课程进行整合,完善了试点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逐渐建立了人才培养矩阵,确保每个目标能力都有相应的教学环节支撑,保证“卓越计划”能有效实施。 校企联合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该校一直重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主动聘请企业骨干技术专家到校讲课;另一方面,学校尽量按照企业标准制定实习实践方案,力图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工程型人才。此外,学校在明确企业导师资格和责任的基础上,逐步启动了企业导师的聘任签约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的管理和建设。 强化实践能力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该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着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20学分,校外达到40学分。为此,该校一方面在校内课程体系中,建立了以项目为主线,“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工程型人才培养搭建良好平台。 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保障。各试点专业均聘任校内工程能力较强的教师和校外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满足教学需要。为建设一支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学校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工程背景。今年,学校选派30余名中青年教师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培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项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燕山大学“卓越计划”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今后,该校还将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燕山大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