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作典型发言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11:23:09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12月18日至19日,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在郑州召开。会议聚焦体改试点、试验区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内容,总结经验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方面代表共200余人参会。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李胜利参加会议并做了题为《改革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典型发言。 李胜利在发言中说,我省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过程中,以开展“送教下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为抓手,切实健全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强化涉农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6大骨干特色专业;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创新学生来源与办学地点,还创新了教育过程与教材编写以及评价方式,组织研发了“河北省送教下乡专用教材”,首批33本教材中有17本获评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省已形成了20余篇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近30万字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一书。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各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优化了资源配置,拓展了办学功能,扩大了办学规模,激发了办学活力。二是涉农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改革试点拉动,参与改革的150所中职学校在涉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28所学校跻身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在今年我省2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农业类实训项目就占到10个。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这项改革使农村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摇篮,先进理念的普及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枣强县职教中心根据当地“皮毛之乡”这一产业特色,开设了“特种养殖专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饲料加工、裘皮加工、食品加工及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壮大。邢台农校通过“送教下乡”扶持内丘县岗底村,从过去生产绿色苹果到128道工序生产有机苹果,人均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超过2万元。去年该村的“富岗苹果”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项产业拉动了当地涵盖一产、二产、三产在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职成教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