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开平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11:22:16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近年来,唐山市开平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2011年,该区被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河北省网络教育示范区”称号。开平教育城域网2010年在教育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当选“县级五十佳网站”。2012年,该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        一、顶层设计,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从2000年的“校校通”工程开始,该区教育局就对本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规划,确立了“整体规划,分类实施,全面推开,规范运行”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的建设规划、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光纤教育城域网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区域性资源中心和应用平台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师生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着力点,以推动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为最终目标。加大投入,先后实施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        目前,“教育城域网”已联接了包括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在内的所有学校。城域网外部以联通、电信各IOOM光纤为互联网出口,内部采用20至IOOM光纤互联。从而实现了迅捷的互联网访问及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城域网网络中心的高速互访。经过多次的更新换代,城域网网络中心已拥有16台专业服务器,3台总计26T的磁盘阵列。为全区中小学提供3.5T教育教学资源,架设了覆盖全区的视频会议、网络教研、教师博客等众多的教育教学服务系统。教育城域网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校园网硬件投入,避免了学校软件建设的重复投入,为资金薄弱的学校提供与其他学校均等的教育教学环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基础提升。现在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已实现班班多媒体,任课教师人手一机,教师人机比为1.2:1,学生人机比为9.8:1,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普及率达100%,全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工作基本达标,目前有17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开平区“数字化校园”。        二、理论实践,多举并重,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教师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该区始终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依托高校,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2007年,该区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教育技术研究生课程班,通过系统学习,研究生学员的理论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172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并有10人考上教育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先后派来了教育信息化“专家讲师团”、“专家智囊团”、“应用指导团”,进行培训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多方向、全万位的指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二是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该区始终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注重研究过程,形成了以国家级课题为引领,省、市级课题为推动,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承担科研课题70项,其中国家级41项,省级23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387人。目前全区共有12项获国家级奖励,14项获省级奖励。“十二五”来临,该区又成功立项各类课题85项。三是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整合教学水平。多年来,该区始终积极参加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活动、竞赛,做到了区内开展相应活动、层层选拔,注重过程,形成了“先培训、再评比、后总结”环节的活动模式。2007年以来,全区教师在国家及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达1200多人次。其中2007至2012年,连续5年累计派出172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90人获一等奖,获奖比例居全国前列。        三、全面拓展,推进转变,深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该区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有力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实现教育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的变革。一是管理方式信息化。打造网络办公管理平台。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教育办公及学校管理系统”,实施办公无纸化、校务管理信息化;建立了城域网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将学校的学籍、教务、总务等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打造家校合作平台,通过教育城域网网站和学校网站设立局长、校长信箱,开设学校博客、班级博客等多种形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交流互动。二是教学方式信息化。通过利用城域网安装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等虚拟教学平台,专题性学习网站构建平台等学科教学工具,教师在综合应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数字化教学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开展网络教育模式研究。2009年秋季起,借助河北远程教育网“e学100”网络课堂,全区28所中小学配置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全区中小学生配发了“e学100”学习卡,以学生网络自学能力培养为抓手,加强对“学困生”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开展适应网络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目前,已形成家庭自学预习一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一课后网络巩固拓展的家校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开展“1对1数字化学习”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或是“以学生和教师为双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个性化差异问题。三是教师成长信息化。该区立足于搭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化成长互动平台,做实做好网络教研工作。安装使用了网络互动教研平台、视频会议等系统,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教研、专题讲座、现场课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开平教育社区(论坛)”开辟的“校长论坛”、“学科论坛”等栏目,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研讨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了68位省级学科专家组发起的在线专题研讨活动;利用“开平教师教育网”干训平台,组织全区261名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16门课程的在线培训与研讨活动。网络教研的开展,有效补充了传统教研方式的不足,开创了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