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权威解读4条
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归纳成4条: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去年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另外,过去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提出要实现两个战略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看,良好的局面又出现了一定的恶化。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
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鉴于本人学习不够深入,更兼理论水平的限制,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我理解可以将这个题目简化一下,从这样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作为理论体系的成熟与指导思想地位确立,可以看中央全会决议中的表述;一方面是作为理论应用与深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化,看政府和部门工作中的应用。
(一)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全会决议中的表述。
1、十六届三中全会表述:十六届三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部分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放在该段末尾提出来。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十六届四中全会表述:十六届四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科学发展观”一共出现6次。第一处是在《决定》第二部分“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的第三条“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中,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处是在第四部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项重要战略思想加以阐述。该段内容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3、十六届五中全会表述:十六届五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发展观”出现10次,另有3处措辞为“科学发展”。在回顾十五时期巨大成就中,将明确提出并初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提出来。在《建议》第二部分,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大标题展开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在论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六条重要原则之后,强调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可以说,在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通篇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我们从学习的角度,也许可以这么理解,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理论已基本发展成熟,论述体系也较以前更加完整。
4、十六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是论述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具体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发表后,国务院在2005年作出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境保护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未来5-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环境保护决定》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决定》提出要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决定》还强调,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逐步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评优创先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环保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的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作为一名安全生产工作者,一直觉得环保与安全是一对孪生兄弟,环境保护工作的逻辑理念在很多地方与安全生产是相通的。不少中央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并提的。有时我甚至在思考,科学发展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定位,除了直接来源于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也得益于理论工作者们对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定位的空前重视与深入研究。
从报刊、新闻和网站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国务院和各部委、相关领导和专家纷纷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建设部长汪光涛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发展”为题发表了讲话,提出了在城市规划领域的贯彻措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提出“科学发展观:产业协调发展当走新路”,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人民银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货币政策运用,宣布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为我国近年来松紧适度、伸缩自如、运用得越来越娴熟的货币政策艺术再添新的一笔。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安全发展的重要原则。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的专题报告,各位安全生产工作同仁都经过多次专门学习,在此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