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综合辅导: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探讨(一)
来源:优易学  2011-7-5 18:20:5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摘要】 分析当前影响设计经济合理性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途径和建议。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一个由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程序各个阶段全过程的控制。项目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决策一经确立,设计即成为关键。工程造价看上去完成于施工阶段,而实际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绝大部分形成于设计时期。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到35%~75%。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上。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原因,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途径作了探讨。   
  1分析影响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原因   
  1.1工程技术与经济观念相分离 当前,大部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并不差,但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在设计中不作多方案比较,即使多方案比较也只注重造型和使用功能,而忽视经济方面的比较。另外,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不能紧密相结合,各干各的事,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造价人员只管拿图纸算量组价,计算工程造价,反过来,又不与设计人员互通造价控制意见。  
  1.2政府对设计的审查不全面,缺乏监督机制 设计方案或图纸出来后,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政府有关部门所组织的审查,大都只注重技术性而忽视经济性。  
  1.3设计招投标不彻底 目前项目设计只注重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忽略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招投标工作。一旦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随之被确定,所以,施工图设计就缺乏竞争机制,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1.4现行的设计费计取方式不合理 现行的设计费与工程成本无关,只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如:设计费用=工程造价×费率,或设计费用=建筑面积×费用标准(元/m2),其中的费率完全按工程性质、结构类型分别制定的,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设计图纸质量好坏,投资是否超限与设计费没有重大关系,导致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优化过的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不能调动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的积极性。  
  1.5平行发包方式 传统模式“设计-招标-施工”中勘察、设计、施工各主要环节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由此带来了工程建设周期长、效率低、投资效益差等问题。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相互独立、观念保守,在合作上各打算盘。许多工程没有底,资金超支。承包商主要考虑尽快完工,不需对有疏漏或错误的设计图纸负责;设计单位只考虑建筑要求,而忽略了建筑的成本和施工的技术问题,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也不予负责。同一工程的承包商之间各自为政,在质量、安全、进度和现场管理以及衔接部位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