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综合辅导: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三)
来源:优易学  2011-7-24 9:57:0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三、TQM产生的环境
  
质量管理的每一次变革和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客观环境变化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追求的一种目标。同样,TQM的产生是由于全球(主要是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具体可以列出以下若干点:
  1、经营需求发生了变化:从"提供产品"到"追求质量和效率"再到"寻求存在的意义、使命感"
  2、管理基础的进一步充实:随着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制约逐步减少,必须考虑国际化的对策。
  3、社会系统的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成熟,组织的透明性、公正性、义务的可说明性、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都被提出。
  4、不确定性增大: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果断、迅速、妥当地做出对应的能力。
  面对这些变化和质量管理的发展,确实会令我们眼界大开,会引发我们产生许多新的思考。然而,笔者却又产生了新的疑虑。
  当前我国企业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初,我国企业在外部力量的引导下,试图从传统的质量管理阶段直接跨入TQC阶段,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许多企业的TQC形式多于效果,没有取得多少实效,大量企业的质量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质量管理阶段,对科学的质量管理认识淡泊,用着"淳朴"的小农经济、作坊似的质量管理吃力地应付着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
  不少企业在准备ISO9000认证时,甚至用统计报表去应付统计技术的要求,统计技术的程序性文件也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些现象客观反映了我国不少企业"跨过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直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企图实现一步到位而留下的后遗症。同样,本文介绍TQM新的含义,希望通过对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了解和分析,把握其中一些内在的规律,而不希望不久的将来又有一些企业宣称自己已经跨入了综合质量管理阶段。
  笔者认为,国内当前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弱点和位置,将精力投在对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最关键的地方。目前的当务之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一、通过贯彻ISO9000族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性,并对其它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施以良好影响,营造出严格、规范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和广大职工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业素质。
  二、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乃至整个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乃是当务之急。
  具体到质量管理就是如何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技术人员乃至职工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订对策的能力。解决具体的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实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尤其在优化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企业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在靠感觉进行,典型的如:过程质量的评价、数据的假设检验、抽样方案的确立;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对待许多感性的问题却在用理性分析,例如:感性质量的定量评价、用户意见措辞的矢量分析。
  我们应该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但不能脱离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孤立地去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尤其要注重从各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中认识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要考虑一些管理的概念和论点的提出环境和前提,企业对于TQM也应同样持这种态度。不要因为互联网缩小了世界的空间距离,就忘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这里使我回忆起这样一件事:在我国蓬勃开展TQC的年代,通过各种书籍、材料了解到日本质量管理的特征?quot;起于教育,终于教育、QC小组活动、社长诊断、……。"这一直是当时人们普遍引用的日本质量管理特征的权威概括,也是想象日本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等笔者到了东京大学久米均研究室(原石川馨研究室)学习和研究后的一天,无意中翻阅石川馨先生留在研究室的著作《日本的质量管理》,发现上述的那些"日本质量管理的特征"竟是日本的质量管理与欧美的质量管理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从逻辑上讲,列出的日本质量管理的特征中,日本质量管理与欧美质量管理相同的内容,其中包括那些对我国非常有用的内容可能没有列出来,自然也就在当时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于是……笔者无法再想下去,当场渗出一身冷汗。
  二十一世纪到了,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样会几倍于过去的速度出现,现在人们还在大谈"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先进"这个词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它失去了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它似乎又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不用证明就可以拿来使用。"学习型组织"正被人们所推崇,书商们也跟着发了一笔小财,我在想,企业万一学错了内容或学错了时间,问题不就更大了吗?
  发达国家的企业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需要,依照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断地创出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发展中国家呢?如果乐观的看,许多问题和教训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省得我们再去劳神费心了,想到这一点有时难免暗暗窃喜;但发展中国家如果对各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内容及其时代性不加鉴别,不分步骤引进的话,将是一场空前的悲剧?quot;协调发展"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到现在提出来,希望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