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辅导: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刍议
来源:优易学  2011-5-19 12:47: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席卷而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建设部“十五”重点实施技术中,将信息技术列在第一位,并颁发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要点》进行部署。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管理的“脱胎换骨”,对此必须要有周密的思考和安排。 
    1、确立“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第一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要作为企业中长远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第二是从上到下,由内及外。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网络建设首先是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同时,不仅要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延伸到Internet,以便开展远程管理和电子商务。第三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通过各种类型的试点、示范,正确引导和推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围绕企业施工生产为中心,有侧重点的建设,从而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企业信息化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而各部门争相盲目购买设备的情况出现。信息化一定要算效益帐,要有投资回报率的概念,宁缺毋滥。在组织协调上,不能简单归某个科技或规划部门兼管,应该有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目前,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纷纷设立了相应的信息化专职部门,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信息中心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定位在企业的决策者。实施信息化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企业最高领导层对信息化的重视、期待和参与程度是信息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可以帮助管理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向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迈进。 
    2、把握重点,实事实办,以系统建设为主。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应当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1)企业决策层。它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模拟和决策企业的管理战略,监控和判断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战术。(2)业务支持层。透过它,可以清楚的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状况,企业资产的使用程度,企业财务及资金状况、企业管理成本的比率……(3)业务运作层。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的规划企业的运作资源,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可以采用这样一些系统: 
    (1)实施“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MIS是一种由许多个人、各种机械装置以及有关程序所组成的用以从内源和外源两方面提供有关信息的结构综合体。它通过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统一的信息来为一个企业的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服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向主管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MIS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这项工作是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因此数据库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2)“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System,DSS)DSS就是为主管者提供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做决策的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在于:MIS考虑的主要是企业内部的数据,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反映当前情况的数据,在我们前面分析的内容中,企业的内源信息是其主要处理内容;而DSS则主要向决策者提供大量的历史的和外部经济环境的数据,企业的内源信息是其主要处理内容。从功能上看,MIS的主旨是代替人们做某一部分的处理工作;而DSS的主旨是协助人们作好决策工作。 
    (3)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在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组织施工时,把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纳入施工管理系统,企业同其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它们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3)体现事先计划与过程控制的思想。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的状况。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80%实施了ERP系统。 
    无论是DSS还是MIS、ERP,都不单纯指的是一套计算机系统,而是包括应用了此系统的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他们都是借助于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计算机和网络等),以加强对本企业的内外源信息的综合管理,最终为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管理服务。 
    3、分步推进,做好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关系到企业生产要素重组和工作流程重组,因此,它是一个渐进的、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起初的作用是战术层次的,但随着它向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渗透,会逐渐产生战略性的影响,从作为自动化的工具和信息沟通的手段,到决策支持直至促使企业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这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信息系统发展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而信息系统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企业业务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二是随着员工对计算机使用的水平提高而提高。教育培训应该始终做在前头,应该把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变成员工的成就感和舒适感。 
    构建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工程相当复杂,它涉及到系统集成、网络互联、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人员培训、后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应用,业务提升始终是本质,计算机网络只不过是载体。由于信息化建设,运行与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点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某些方面对企业产生变革将是革命性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交钥匙”工程,不是工程竣工交给承建单位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终身运行维护。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