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远动系统及二次设备: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远动主要实现FTU、TTU对线路开关、配电台区(变压器)的监控。远动系统及设备的可靠性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动作、环网控制、远方控制、就地手动等四方面。配电自动化远动系统的主要问题是线路电源(仪表与操作电源)和传输规约,设计适用于户外环境的、可靠的不间断电源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难题。由于配电线路设备的地理分布性,目前变电所采用的CDT、POLLING规约,均不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新的101规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它能否作为配电自动化远动传输标准,尚难评定,目前IEC正在制定新的传输协议标准。
(3)通信方案及设备: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案包括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子站对现场单元、子站之间、现场单元之间的通信等广义的范围。目前实施的完整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系统的通信方案指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的通信。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不同、条件不同,通信方案也多种多样:光纤、电力载波、有线电缆、微波、扩频等,但总的来看,采用混合通信方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则,通信干线(指10kV线路)用光纤(城市供电半径较短,同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支线(指低压配电台区)采用别的通信方式(根据距离干线远近、传输要求高低决定),远距离孤立点采用无线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通常传输一路数据,带宽在几十K即可,需采用专用光端机。配电载波技术是有着巨大前景的配电网通信技术,目前尚未达到实用化。
(4)主站网络与软件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功能包括SCADA实时监控、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管理、电网经济运行分析等,主站框架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调度自动化系统C/S模式,以P-P-C/S-B/S一体化架构,充分体现分布式网络的管控一体的综合集成系统特点,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平台技术充分体现功能与开放,并提供与异构系统跨平台接口,与调度、负控、MIS、CIS等自动化子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从供电局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出发,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该实现配(网)调(度)合一的设计,技术上统一平台,管理上易于维护(考虑到尤其是县级供电局自动化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经济上节约资金(包括节约建设资金和维护费用),同时也奠定了将来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做法上,重视已有的调度自动化的升级改造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新上调度自动化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
需要说明的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在技术上体现在信息的高效共享,而不仅是通过数据转换的松散联网。GIS应与CIS、CRM管理密切结合,设计要分布式、网络化,引入GPS定位系统,提高供用电维护、检修等自动化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3、实施模式
为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效率、降低技术难度,依据配电网规模的大小,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模式主要区分为县级城市、大中城市两种情况:县级城市等小规模配电网可以集中管控,一个配网主站、一级通信网络;而对大中城市,以小区化建设,类似调度自动化方式,以小区设备群为单元,实施"单元化终端-分布式结构-分层网络-功能集成-多级管控"的配电调度系统模式,解决信息瓶颈,提高系统总体监控/管理效率。
4、突出的问题
(1)户外运行:配电线路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开关主设备、远动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保证温度、湿度、抗凝露、抗老化、抗风沙等指标,在开关的外绝缘材料、电子设备的设计、元器件筛选等方面特殊考虑。
(2)通信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担负着实时监控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职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首先由供电方案决定,在线路开关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配电网中,整个系统性能对主站与通信的依赖性强,而配电网的广域地理分布性,使通信传输的可靠性成为建设可靠的配电网自动化的难点之一。对于供电网络采用重合器方案,解决了对通信的强依赖性问题。
(3)电源:配电线路上的电源用于提供开关、监控单元的工作动力,其来源有二:在线路正常供电条件下,由电源变压器从线路取电;线路失电时,启动后备电源(UPS)供电,对于操作开关的大电流可通过大电容储能放电提供动力。存在的难题是不间断电源(UPS)户外运行问题,尤其高低温对蓄电池工作的影响。
责任编辑:xiaohan